hacksee 发表于 2015-8-17 12:25:03

唯有爱可以化解一切——观电影《电子情书》有感

今日上完自习,打开电脑,翻检电影文件夹,虽然其中储存了数量可观的电影,但事实上只有三分之一的影片看过,因为一直没有找到两个小时的完整的时间去观看,因为看电影同样是需要心境的。正逢国庆假期,相对来说要轻松了一些,于是索性认真地看一部吧。
  《电子情书》这部电影是以前英语老师推荐的,那时便下载了,一直放着,今天就看这一部吧。这部电影情节设计得非常紧凑,也很巧妙,人物并不多,但与美国影片的大制作不同的是,这里充满着温馨与平淡,但平淡中却发人深省。我不是什么专业的影评者,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评价这部影片究竟怎么样,但总的来说其中的一些细节还是启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导演选取了一个有着四十多年传统的儿童书店的女经理与一个现代化的连锁书店的男经理作为两个主角,其身后的两个书店便是预示着两种不同的视角——传统与现代。影片的第一个巧妙之处便是将这样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浓缩在这两个风格迥异的书店里。究竟是传统好还是现代好——所谓西方意义上的“古今之争”便在这样的商场博弈中展开了较量。
  戏剧性的是,影片开始的时候两个主人公便认识,而且通过现代的通讯方式——电子邮件的传输交流着彼此的感受。很显然,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男主人公福克斯有着两种对立的人格,或者说,在通过电子邮件与凯利交流的时候,他是一个真实的自己,有着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善良、幽默、勇敢而富于爱心的性格特征通过一封封邮件表现了出来。而在现实中,他被不断的占有欲所奴役,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像去购买咖啡一样,总是在大杯、中杯、小杯……中犹豫不决,而这正是现代人的一种品质。人总是被日常生活中琐碎所缠绕,比如究竟穿哪件衣服好,究竟是看体育频道还是电影频道或是娱乐频道?再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了,人被这无数的不必要的选择弄得支离破碎而耗费了大量的生命。福克斯只知道不断去扩大自己的商业帝国,但从未去思考为什么会这么做。
  相反,凯利则保守了其母亲创造的良好的传统,在这个书店,不仅仅是去销售儿童读物,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这里的每一个店员都是儿童著作的钟情者,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福克斯的连锁书店里,店员对图书的无知却到了何等的地步,现代化通过这种对比显现了其自身的脆弱性。
  相比之下,福克斯更具有现代人的品质特征,特别是在现实中,贪婪、冷漠、狡诈、精神生活的贫乏……而凯利则是传统的捍卫者的形象,而这种对于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对现实中的种种怨恨的宽恕在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身上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似乎导演仍觉得不能完美地显示这一点,又设计了福克斯女友的这种典型的现代人的性格特征来衬托她,倒觉得略显多余。
  福克斯的特点很好地展现了现代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人都是带着面具去生活的,现实中彼此间信任度的降低,不得不让人去伪装自己。这让我想起了毕淑敏的那篇《素面朝天》,其所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据说,古人开始装饰自己是因为道德观念的形成,人有了智慧和剩余产品——至少解决了防寒以后的行为。然而现在,这种装饰已经从外表走向了内心。每个人都给自己的心上了一个枷锁,以为这样可以避免现实中的伤害,却没有意识到这无形中阻断了与世界的交流以及对自身的内省。《圣经》上说:人的肉体是旧的,但心每一天都是新的。现代人放弃了最为珍贵的心灵上的清澈常新,转而去寻求感官的体验,到头来只能是一无所有,而且两手空空。行尸走肉一般在人世间保持了几十年的存在。其实,现在越发流行的假面舞会就满足了人们伪装的心理需求。
  但是,在虚拟世界,福克斯的表现堪称完美,坦荡、真诚而富于爱心,并深深地吸引了凯利。对于一个素未谋面的知音来说,人们习惯上将所有的好都加诸其身上,他们(她们)会将现实中的优秀人物作为模型,然后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加以改造,最后与梦中情人等同了起来,也许现实中诸多的网络情人的产生就是这样一个心理作用的结果。在凯利看来,与她通信的那个男子一定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所以,情节发展到现在就需要福克斯在现实中有所转变。现实中,二者第一次相遇是在凯利的书店里。两者有着一见如故的感觉,但随后碍于两者的社会角色的不同,特别是因为福克斯的连锁书店扩张威胁到凯利的经营时,两者的矛盾在形式上达到了顶点。然而在他们第一次约定见面的时候,福克斯表现出了人性恶的一面,他带着他的朋友,并让他帮他首先去看看要见的女子长得怎么样。“漂亮”这一感官体验成为他此时唯一判断的标准。这个女子的确很漂亮,但却是与他在事业上相冲突的在现实中尖锐批评过他的凯利。福克斯选择了退缩,没有去表明他的身份,只是佯装偶遇的过路人。这说明他还是想向善的,并不想被凯利认为是一个表里不一,玩弄感情的骗子,他是在寻找一个缓冲的机会,同时他在电子邮件中将自己塑造的良好形象吓退了现实中的自己。最后,凯利“没有”等到自己的幻想中的知音,自然很失望,但她并未表现出怨恨的情绪,而是用各种理由帮他开脱,并以此安慰自己。她很急切地询问这一切发生了什么,从那时便已显露出凯利萌生了爱意。
  福克斯在得知与自己通信的女子是凯利,起先犹豫不决,选择退缩,但在阅读了凯利的邮件后还是假装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着自己作为真实的一面的生活。很有意思的事,他鼓励凯利要坚强,勇敢地与连锁书店较量。然而一个传统的小书店怎可以敌过拥有现代经营理念的连锁书店呢?凯利的店最后还是关门了……但是在福克斯书店,当一位顾客询问是否有什么鞋系列的书时,雇员却对此一无所知,此时凯利正好在场,以她对儿童读物的精通告诉顾客:作者是诺尔•斯崔菲尔德的作品。但雇员并不知道这个作者是谁,很自然地询问作者名字是怎么拼写的……这一个场景再次显示了现代人对知识的无知。而亲眼所见这一幕的福克斯的内心中那种胜利者的骄傲此刻荡然无存,形式上的征服却使现代人失去了更多。这种占有者的心态还集中表现在他的女友的心态上,她还在为福克斯打败凯利并认为自己给凯利提供份工作而自鸣得意。把自己想象成了一个救世主,却不知这种占有欲的满足是何等地稍纵即逝和毫无意义。现代人的生活就是对于愉悦的毫无愉悦的追求。比如说,我们对于珍稀动物的心态是多么的幼稚而可笑。我们自以为珍贵的那些濒危物种究竟是如何造成的,没有人去反思,反而视作自己的杰作而倍感骄傲。因为我有,而你没有。这种占有欲的一时满足往往是建立在对人类罪恶一而再再而三地姑息基础上的。
  影片的第二个巧妙之处是,福克斯乘的电梯出了故障,被卡在了7楼和8楼之间无法出去,预示着人暂时与现实世界的隔绝,同时也显示了现代文明自身的脆弱性,人在现代文明的反题中变得束手无策。在电梯中发生的一切改变了福克斯的自我认识。在这里,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特别是电梯乘员,他说:“我若出去,就和欧里特结婚,我爱她,早该娶她,为什么不这样做?”有意思的是,人只有在这个时候,抛开世俗的烦扰,才能认清自己,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
  福克斯的父亲的感情生活原本是他未来的写照:对爱情的冷漠,对感官体验的追求。他只把人与人之间的分分合合看成是财产之间的纠葛而已。这再次促使了福克斯的转变,最终他选择了向现实的回归,向真实自我的回归。并勇敢地去接近凯利,希望获得她的宽恕。
  影片的第三个巧妙之处便在于,当他们约定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一切尽在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对于观众而言,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现在只有凯利还不知道那个“神秘”的男子是谁。意料之外的是凯利的话:“我一直希望是你,我太希望是你了”。所有的至少在我们观众心中认为的凯利心中存在的怨恨只是我们的一种虚构。她宽恕了福克斯,而且从一开始或者说在她的心中根本就没有怨恨。在《圣经》中,保罗说:“有人若打你的左脸,把你的右脸也让他打,若抢你的外衣,把你的里衣也给他……”。只有爱才可以化解恩怨。
  如果放大这部电影的背景,我们看到,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并没有一个胜者,只有一些有着“今生的骄傲”的人才会浸淫在某种占有欲中而不能自拔。最后两位主人公的结合预示着这种“古今之争”的结局将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胜利的骄傲。
  上帝说:“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恨你们的人,诅咒你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的,要为他祷告”。维多利亚时代的批评家马修•阿诺德曾经这样描述过灵魂的焦灼状态:“在两个世界之间,一个已经死了,另一个还未诞生”。在现代人的心中,上帝已经死了,可以为所欲为了,心中被魔鬼所占据,但却并不知道,而自以为拥有了全部的世界。不知道将来有一天,全世界都停电了,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是恐惧、无助?还是镇定自若?我不敢去想象。至少,现代人的生活处境却是,离物质越来越近,离幸福却越来越远。
  
                                                              2007.10.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唯有爱可以化解一切——观电影《电子情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