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建高水平大学系列报道】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天然免疫研究与服务平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19 22:0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size:14px; line-height:20px;">
            中法霍夫曼免疫所所长彭涛教授专访
   


彭涛教授在2015年中国爱尔兰生物医药研讨会作学术报告
    “建立天然免疫研究与服务平台在天然免疫领域的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影响力,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彭涛教授坚定地说,“要实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研究免疫的方方面面,而是在‘果蝇-哺乳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天然免疫研究上集中力量、持续前进。”这就是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发展壮大的主要思路,也是广医大建设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重要抓手。
    在这一方向之下,免疫所确定了建设天然免疫研究与服务平台的“三板斧”:一个文库、一个体系和一个平台。
    抓住关键:“三板斧”开启发展路
    朱尔斯•霍夫曼教授凭借在“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活性作用方面”取得的成就,于201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天然免疫机制的研究迅速成为热点。“免疫研究的竞争相当激烈,国内也有实力较强的实验室。而我们是年轻成员。”彭涛指出,“我们经过周密的分析和评估认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霍夫曼教授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确立研究和建设的重点。只有抓住关键,免疫所才能建立起影响力。”
    作为免疫所的发展思路,“三板斧”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最重要的是,每一板块都务求通过开发核心的技术和平台,建立起具有主导性的影响力。
    “一个文库”指进行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的天然免疫源头创新基础研究,建立完整的果蝇全基因组突变体文库。这一板块的核心在于以此文库为天然免疫领域提供一种根本性的研究手段。
    “一个体系”指利用平台具备的“果蝇-哺乳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天然免疫研究能力,建立系统的天然免疫评价体系。这一板块的核心在于以系统的天然免疫评价体系,实现从基础到临床和产业应用的转化。
    “一个平台”指建立“小核心、大网络”的天然免疫研发协同创新平台。这一板块的核心在于通过国内外的协同创新平台,广泛组织开展天然免疫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核心手段:以科技产出建立影响力
    内涵式发展是提升高校办学实力的必然要求,广医大的内涵式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掌握原创性的核心技术便成为广医大发展的关键一招。
    免疫所凭借较强的科技产出意识,将通过研发和提供核心的研究手段,逐步增强天然免疫研究与服务平台的实力,建立自身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三板斧”中的果蝇全基因组突变体文库和天然免疫评价体系正是这样的核心手段。
    小小的果蝇蕴含着无穷的潜力。彭涛介绍,以前做基因敲除的效率较低,建立文库困难较大;如今,免疫所掌握了果蝇基因定点敲除技术,这一技术可帮助我们理解果蝇每一个基因的免疫作用,进而建立起完整的果蝇全基因组突变体文库。更进一步地,在天然免疫通路相关基因中,果蝇、哺乳动物和人类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可以在哺乳动物模型以及人类疾病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鉴定,为人类天然免疫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彭涛表示:“建立这一文库,目的是在于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一种手段。因为文库不光是在免疫领域,诸如代谢、长寿等研究也可加以利用。通过向全球科学家开放文库,我们就可以迅速建立起影响力。”
    当然,建立和开放文库是第一步,紧接着第二“板斧”----建立“果蝇-哺乳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天然免疫评价体系,“是实现从基础到临床和产业应用转化的关键一步”。彭涛如此评价其地位。
    彭涛举例说,“比如要评价对真菌感染的反应,是过敏还是耐受,我们可以首先测试果蝇基因对真菌感染的反应机制”,“先从分子水平开始,到细胞水平,再到整体水平。整体水平就是指小鼠和人了”。通过这一方法,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果蝇-哺乳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天然免疫评价体系。
    由于缺乏评价天然免疫的手段和方法,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难以有效确定候选疫苗或药物调控天然免疫的作用机制。“果蝇-哺乳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天然免疫评价体系,可为产品的开发和监管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能力和评价标准。
    打通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输出和推广天然免疫的分析评价标准,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强大的竞争力,这便是进一步确立广医大和免疫所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彭涛说:“天然免疫评价体系将为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提供一种定量标准,某种药物的免疫效果是过强还是过弱,可利用这一评价体系来验证。”免疫所通过天然免疫评价体系,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相关监管机构提供标准和方法,如此一来,既可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开发效率,又可增强监管部门对药品生产的监督能力、保障用药安全。
    “广医的附属医院较多,拥有丰富的临床病例。”彭涛认为这对于天然免疫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不可多得的优势条件和重要资源。
    引领创新:建立“小核心,大网络”平台
    广东省正在开展创建高水平大学,这也为广医大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协同创新是进行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明确提出了建立“小核心,大网络”的天然免疫研发协同创新平台,力求增强广医大在天然免疫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并支撑本地区免疫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使广医大成为天然免疫研究和产业转化的一张名片。
    彭涛介绍,“小核心”就是具有“果蝇-哺乳动物模型-人类疾病”天然免疫研究能力的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大网络”就是指与校内外、国内外的天然免疫研发机构进行整合资源、无缝对接、分工协同地开展工作。“大网络”包括了霍夫曼教授所在的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芝加哥大学等,另外还有国内的多所高校、企业以及广医系统的附属医院等等。
    彭涛还透露了一个好消息:经过免疫所的努力争取,国际抗病毒联盟的中国区域办公室日前已在广州成立,将会在番禺校区挂牌。他介绍,国际抗病毒联盟的成立缘起于SARS,在欧洲、印度等地都设有区域办公室,这些年该联盟也参与了禽流感和埃博拉病毒等的防治工作。通过这一办公室,免疫所将组织并领导国际抗感染疫苗和药物的国际合作项目。
    这是免疫所积极进行天然免疫研究与服务平台建设的成果,也成为了广医大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机遇和抓手。“那个各个课题组关起门来做研究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借力促发展的时代。”彭涛特别指出,“我们通过共同做科研项目来实现‘大网络’的合作。当然,我们要以自己为主导来开展合作,关键就在于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断强化‘小核心’的引领作用。”他强调,免疫所并非要提出和解决大量的科学问题,而是提供果蝇全基因组突变体文库和天然免疫评价体系的手段和方法,让其他研究者借助这些手段和方法来解决他们自己的科学问题。
    信心满满 迎难而上
    免疫所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前沿的“果蝇-哺乳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天然免疫研究和服务平台。在谈到这一目标时,彭涛坦言“不是没有压力的”。他指出目前免疫所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遇到一定的困难,比如:越秀校区实验室满负荷运作,番禺校区实验室建设尚未完成;番禺校区离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较远;研究人员需要兼顾一定的教学任务等等。
    办法总是有的。他指出,如附属医院距离较远的问题,“可以在附院里设立卫星实验室,将方法传授给他们,如此促进临床资源的利用”;又如研究人员不足的问题,“可利用‘小核心,大网络’平台,与企业开展合作,让其提供一些专职的研究人员”。
    面对困难,免疫所不灰心、不抱怨,而是信心满满、迎难而上。接下来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的科研项目,组织并领导国际合作项目。
    彭涛表示,免疫所经过对研究领域的周密分析,已经凝练和确定了发展方向,“我们会紧紧抓住这些研究增长点,集中力量在上面,心无旁骛地持续前进。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