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刊】勇当大数据技术的先行者——走访中山大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1 17:3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技术支撑  构建大数据强省

作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广东省龙头高校——中山大学早与大数据结缘,并成为大数据理念的传播者、推进者和技术的先行者。中山大学拥有与IT相关的学院共6个: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移动信息工程学院、超级计算学院和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筹)。此外,中山大学开全国高校之先河,成立了大数据科学研究院,侧重数据分析与算法,注重学科和平台建设,重点开展大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大数据应用分析业务,为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提供技术支撑及开拓技术应用范围;同时,还成立了超级计算研究院,主要研究与超级计算有关的科学问题。

我们从中山大学了解到,目前以中山大学作为依托单位,以“天河二号”为计算平台,广东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联合成立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重点支持大数据科学研究,促进研究和应用的密切结合和良性互动,将对广东省建设大数据强省、增创新优势发挥重大支撑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山大学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开展对大数据处理、超算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在平台建设方面,中山大学和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和国防科技大学,共同建设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该中心目前已正式运行,并开展了一系列大数据研究和超算应用。同时,中山大学推动国家基金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在NSFC-广东联合基金框架下设立超级计算应用专项,每年拨款专项经费支持在“天河二号”上开展大数据研究和大科学研究,目前项目正在启动中。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13年成立了广州市超算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正申请广东省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并拟成立国家数据科学研究中心。




据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广东省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市超算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主任印鉴教授介绍,该院计算机科学系主要从事大数据科学研究,推进和传播大数据的理念,并举办学术研讨会。通过全世界的典型案例说明大数据的用途,提高民众对大数据的认知度,并让大家更理性地看待大数据,认识到大数据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从事研究机构的设立和相关技术传授等工作,并为广东省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建议。早在2012年,印鉴教授就成为新成立的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委员。2013年4月,大数据概念兴起之初,在印鉴教授的倡议下,广东成立了省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同时,印鉴教授协助广东省科技厅,参与制定了广东省联合基金指南,希望利用全国并结合广东省的力量来研究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持续发展  推进大数据医学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拥有8家附属医院,具有与临床医疗结合紧密等优势,因此,大数据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得到持续发展。

中山大学8家附属医院(包括5家综合医院、3家专科医院)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包括门诊、住院、检验、影像、电子病历等子系统),目前已计划或已开始构建集成平台和临床数据中心。临床数据中心的建成,可实现医院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子系统的数据收集与跨系统的信息交互。一方面做到数据安全备份,另一方面可支持更高层次的大数据应用,比如,基于大量数据的临床诊疗、支持管理决策(院领导层对医院的管理决策和内部资源的调配和优化)和科研工作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年开展了基于医疗信息交换平台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及改造项目建设。基于平台和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医护系统也在建设中。其中,医院投资自建的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s System,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目前每月产生的数据量达到近40TB。该院已联合其他附属医院、省内其他医院、医疗机构和医疗平台(如家庭医生在线等),初步建成面向医学影像的广东省远程会诊公共服务平台,部分实现远程患者的在线就诊申请、医患在线交流、专家协同会诊、区域资源共享以及远程教学医疗服务等功能,并已成功实现与惠州中山大学惠亚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等医院的远程影像的日常会诊。

本着信息惠民的原则,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正在积极建设“广东智慧医疗诊断中心”,旨在利用现代互联网和云技术等,联接跨区域的多家医院,整合其现有的检查检验条件和诊断专家资源,形成医疗诊断服务的跨区域基地,建立一个集信息平台、数据中心、服务平台、专家团队等为一体的智慧诊断中心,优化利用诊断设备和专家资源,切实提高诊断效率、能力和服务水平,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共的检查检验和诊断服务,造福更多患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启动信息化建设蓝图规划项目,制定适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业务与运营创新、以实现转型升级的IT战略目标,全面加速智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2014年,中心主任徐瑞华教授主持的“常见恶性肿瘤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获得国家863生物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支持;同时,旨在建设服务中心医教研的“综合运营分析和支持单病种研究的全院大数据集成平台”项目获得了国家卫计委的资助,该项目于2014年9月启动建设。此外,该中心还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列入未来五年医院信息化蓝图规划建设的主要技术路线和框架。

同时,中山大学在转化医学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3年国家级转化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已经挂牌,这是广东首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成果转化相比,转化医学的内涵更丰富。转化医学最早就是将基础研究结果转化到应用,将基础医学研究结果转化为临床的具体治疗方法和医药产品。中山大学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与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合作。合作项目特别设置方法学——医学信息方向,尝试将基础和临床依托信息系统建立两者之间的合作研究。各医院保存的临床数据越来越多,基础研究数据也不断累积,通过信息平台将基础和临床的数据互联,将对医学研究工作的支撑、成果的产出、密切双方合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与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合作已成为教育部国际合作的典范。

此外,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紧密,在一些具体的应用研究工作上进行实践,通过学科的交叉来推动医学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

“在医疗大数据里,不得不提的是影像数据。”中山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地方服务与产学研合作处副处长、医学信息学领域的专家周毅副教授为我们进一步说明,“目前,在医疗领域产生的数据大概90%以上是影像数据。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在建立跨院区的影像平台。在此平台上,将针对常见病把专家疾病诊断的经验做成算法,并把这个算法放到预测系统里面。通过这个系统从海量的平台信息里去查找体检有问题的影像图片,找到后把它抽取出来,然后请专家会诊。依托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可支撑医疗业务的进行,另一方面将改变医疗模式。整合医院的电子病历,结合居民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于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依托该平台,我们可尝试去寻找亚健康人群,即我们把现有的专家疾病诊断标准做成模型,把模型嵌到系统里,可依托超算平台,从海量信息里查找潜在的病人。有了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就有可能实现从传统的‘有病看医生’到‘医生找亚健康人群’的模式转变”。

【链接】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由计算机科学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系三个学系组成。

学院建立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个;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无线电物理、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9个硕士点;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3个工程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7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广东省名牌专业,网络工程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师104人,包括教授33人(其中博士导师29人)、副教授44人。教师中87%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在校教师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8名、中组部“千人计划”教授2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

近年来,学院科研实力大大增强,科研经费增长迅速。教师们先后承担了国家支撑计划、国家核高基项目、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一批重要科研课题,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学院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际学术奖多项。每年持续有一批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上。每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几十项。同时,一批技术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学院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通信与信息系统为广东省重点学科。目前,学院建有3个国家级、8个省部级和6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包括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家庭互动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物联网芯片与系统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重点实验室、数字家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IC设计与RFI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数字家庭互动应用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物联网芯片与系统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广东高校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IC设计与RFI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软件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字家庭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州市数字生活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超算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这些研究机构为教师的科学研究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院与国内外许多高校、著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保持着广泛的学术联系与交流;多次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

学院师生将继续发扬中山大学优良传统,正以更加开放和务实的姿态,向世界先进教育学习。学院将更加关注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继续鼓励各种形式的自由探索,增强具有国际影响成果的创新能力;更加关注与地方经济社会现实需求的结合度,增强成果转化能力;更加关注高质量国际资源的引进,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为实现学校“追求以世界一流水准,建设世界一流学术共同体”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展示广东科技的力量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杂志发行:020-831634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