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珠三角的新闻传播学高地——暨南大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24 13:0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暨大简介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 忠信笃敬 ”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3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评为优秀。2008年,国家正式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我校的金融学与资本市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比较文艺学与海外华文文学、华侨华人与中外关系、水域生态学与藻类生物资源、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药物、重大工程结构的非线性力学问题、中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8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立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学校设有25个学院,55个系,170个研究机构和84个实验室,86个本科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5个,仅有二级学科授权的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8个,仅有二级学科授权的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是招收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学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临床医学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单位;同时也是全国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学校拥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临床医学 、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政治学、世界史、力学、中药学、生态学、统计学),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州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金融学和文艺学)、8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0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12个、重点实验室13个。


暨南大学校门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四个校区,并正在广州筹建新的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69.5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7.6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5.90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331万册。学校设有16所附属医院,分别是:附属第一医院、附属深圳医院、附属珠海医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附属清远医院、附属江门中医院、附属深圳眼科中心、附属深圳华侨城医院、附属黄埔中医院、附属惠州口腔医院、附属深圳华侨医院、附属顺德妇儿医院、附属东莞医院、附属暨华医院、附属复大肿瘤医院、附属三九脑科医院。16家医院共有职工14187人,病床11426张。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252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它们遍及世界五大洲39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学校在香港和澳门分设办事处,并在香港设立教育基金会。
历史上暨南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曾有过马寅初,郑振铎、梁实秋、王亚南、周谷城、钱钟书、周建人、夏衍、许德珩、胡愈之、严济慈、楚图南、黄宾虹、潘天寿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现今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86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434人,教授501人,副教授670人。
截至2013年4月,有各类学生44369人,在校研究生1035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64人、硕士研究生7851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339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8737人。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11124人。学校学风浓郁,人文荟萃。其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知名人士江上青,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陈共存,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王学萍、徐乐义、钟阳胜、佀志广、马有恒等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著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可谓人才辈出,享誉中外。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在新的世纪,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将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特色鲜明、海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简介
1946年,暨南大学新闻学系在上海创立。1949年,因暨大停办而并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中文系在1960年开办新闻学专业。1970年,暨大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办,新闻学专业也随中文系并入华南师范大学。1978年,复校后的暨南大学重建新闻学系。从此,暨南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走上不断发展的道路。
暨南大学新闻学系第一任系主任冯烈山, 第二任主任詹文浒,以后历任系主任有杜导正、周冷、马戎、马彦珣、吴文虎、黄匡宇(主持工作)、马秋枫、蔡铭泽等。2001年升格为学院后,首任院长为蔡铭泽教授,现任院长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董事长范以锦教授。
新时期以来,暨南大学新闻学系不仅扩大了办学规模,相继开办了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国际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本科专业;而且提升了办学层次,在1986年即成为我国第三批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2001年获准建立传播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新闻与传播学系也在2001年升格为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3年,暨南大学新闻学专业成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新闻学学科成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重点学科。2005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批新闻学博士点,同年,“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课程被批准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06年,新闻学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7年获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与中文系合作建成广东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汉语传媒研究中心;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电视台、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共建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2008年,媒体实验中心获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获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目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建成本-硕-博-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新闻传播史论、媒介批评、新闻传播业务、传媒经营管理、海外华文传媒、文化产业、广告公关与品牌传播、舆情研究与社会调查等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十一五”期间,学院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4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0篇,获教育部及广东省人文社科成果奖6项,在华南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自2008年起,暨南大学于每年7月举办一期“传媒领袖讲习班”,面向全国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学员,在海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
60多年来,暨南大学新闻传播教育贯彻面向港澳台、面向海外的办学方针,为国家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地区培养了5000多名优秀毕业生,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党政部门重要负责人、新闻媒体负责人、著名企业家。截止2012年6月,学院共有在读研究生570人,在读全日制本科生1079人。本科生中华侨、港澳台学生520人,外国留学生11人。学院与马来西亚、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有关高校院系有着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
来源:暨南大学官网
编辑:敖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