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肺癌乳腺癌新发病例增加显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6 12:3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肺癌乳腺癌新发病例增加显著
□本报记者谭嘉□
  一项全球癌症负担最新大数据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2013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增幅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肺癌和乳腺癌新发病例显著增加。这一名为《2013年全球癌症负担》的研究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领导的国际研究人员联盟指导进行,针对全球188个国家公开发布的癌症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于近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子刊发表。
  新发病例数13年增八成
  人口老龄化影响大
  报告显示,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2013年比1990年增加了80.84%,增加138万人;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相应增加了75.58%,增加643万人。
  肺癌是我国男性新发癌症病例数量最多的癌症,乳腺癌仍然是中国女性新发癌症病例数量最多的癌症。2013年,我国肺癌的新发病例数量是1990年的2倍多,从26.2万例增长至59.4万例,位居世界首位。乳腺癌的新发病例数量也增长了近2倍,从9.8万例增长至26.6万例。在男性癌症发病中,自1990年以来,白血病的新发病例数增长最少,为16%,而前列腺癌的新发病例数增长最多,为490%。
  从全球范围看,1990年~2013年,肺癌仍然是男性癌症新发病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此期间,前列腺癌病例增长了3倍多,部分原因是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类似的因素也导致全球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增加。
  中国的癌症发病趋势与全球吻合,但是由于中国有更多的食管癌新病例,所以食管癌在全球的新发病例中排名第九,而在中国则排名第六。乳腺癌在全球的新发病例中排名第一,而在中国排名第五。
  参与该研究的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宇传华教授表示,期望寿命增加较快、人口老龄化迅速是我国癌症新发病例增加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关键原因。消除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后,我国癌症发病率目前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宇传华认为,我国新发病例增加幅度高于全球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是“穷癌”与“富癌”并存,既有发展中国家高发的肝癌、胃癌、食管癌等,也有发达国家多发的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在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率自21世纪初开始已呈稳定或下降趋势。我国如果继续加大“两癌”筛查及健康宣传力度,估计一二十年后,乳腺癌发病率将明显下降。随着“两癌”筛查工作的推进及宫颈癌疫苗的应用,宫颈癌发病率的下降趋势也将更为明显。
  肺癌是癌症死亡首因
  必须加大控烟力度
  目前,癌症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全世界由于癌症导致的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比例已从1990年的12%增长至2013年的15%。在此期间,肺癌、胃癌和肝癌始终是全球三大癌症主要死因。肺癌的死亡人数增长了56%,胃癌的死亡人数增长了10%,肝癌的死亡人数增长了60%。报告显示,在中国,肺癌是导致男性和女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2013年,中国死于肺癌的人数为54.6万人,远远超过死于其他癌症的人数。
  在中国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中,白血病的死亡人数下降了14%,而胰腺癌的死亡人数增加了121%。女性的癌症死亡情况与男性类似,胰腺癌的死亡人数跃升了109%,而白血病的死亡人数下降了26%。
  报告还显示,2013年,全世界共有1490万的新癌症病例和820万的癌症死亡人数。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为308万,占全球的20.7%,癌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25.8%。
  宇传华指出,我国癌症的死亡人数比例远高出我国总人口占全球的比例,主要是癌症患者发现病情时以中晚期居多,治疗效果欠佳。加强防癌体检,实现癌症早发现、早诊断对于降低我国癌症死亡率非常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以上的癌症可以预防。我国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在所有癌种中都排在第一位,而吸烟是肺癌最为明确的致病因素,全球22%的癌症死亡与烟草有关,必须继续加大控烟力度。



药价改革“挤水分”是主旋律
□本报记者刘志勇□
  开篇语
  药品价格一直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按照7部门发布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从今年6月1日起,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仍暂由国家发改委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外,其他药品取消政府定价和限价,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通过不同方式由市场形成价格。
  改革启动以来,各方正在探索建立新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未来药品价格会走向何方?相关政府部门如何实现政策的协同配合?改革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惑和难点?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药价改革。
  从几个月前的6.7元涨到现在的68元,一瓶地高辛片剂的价格“狂飙”10倍,在媒体上引爆了药价改革后价格上涨的话题。但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各领域专家对此反应都比较淡定。药物政策、药品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的专家、官员和企业人士的认识基本一致:大力压低虚高药价是政策设计中的主旋律,而药品价格产生波动是正常的市场反应,况且地高辛涨价是有其缘由的。
  ■部分低价药有涨价空间
  “地高辛片剂价格的涨幅确实比较大,但大家也应该算一算患者使用这种药的成本。”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院长介绍,地高辛是心内科的一种经典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引起广泛关注的地高辛片剂规格为0.25毫克x100片装,说明书中成人常用量为每日0.125毫克~0.5毫克,“按每天一片算,即使是涨价后的日均费用也才不到7毛钱”。
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对低价药取消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在西药3元、中成药5元的日均费用标准内,由生产经营企业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自主制定购销价格。事实上,地高辛正是国家低价药清单中的药品,有关生产企业表示,该药的涨价程序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与6月1日开始的药价改革并无直接关系”,主要原因是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
  此前,在被各种因素扭曲的市场机制下,我国部分药品价格畸低。价格过低导致企业失去合理的利润空间甚至亏本,有不少经典药品因企业停产而消失。经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的地高辛片剂生产厂家有11家,但记者询问多位业内人士得知,目前在产的国内生产企业不超过2家。
  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表示,在价格形成机制更多交由市场主导的改革思路下,“部分价格明显过低的药品出现价格回升是很正常的”。浙江省卫生计生委药政处处长吴朝晖也表示,地高辛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部分低价药品的市场供求关系,通过价格的灵活波动来保障供应,也是制定低价药政策的主要目的。
  ■大多数药品将呈降价趋势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药政策室主任傅鸿鹏介绍,此前我国药品价格的形成过程主要涉及两个环节,一是政府制定最高零售价,二是公立医院集中采购。按照改革设想,取消最高零售限价后,公立医院集中采购和医保支付将成为价格形成的两道“关口”,同时物价部门要加强价格检查工作。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公立医院使用的所有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均应通过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多家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和非专利药品,由省级药品采购机构采取双信封制公开招标采购;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价格谈判机制,谈判结果在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布,医院按谈判结果采购药品。
  史录文表示,省级集中采购的政策就是要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实现以量换价,在招标、谈判等采购过程中,尽量压低药品的虚高报价,“政策设计的初衷无可厚非,只要执行到位,大部分药品价格应该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省份要确保在今年年内启动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在此过程中,2015年已有安徽、浙江等省份完成了部分药品的集中采购工作,整体药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地方降幅达20%~30%,引起了医药行业的高度关注和争论。九州通营销总顾问耿鸿武表示,降价已经成为今年医药市场的主旋律,“政策的走向和意图很明确,就是要降低虚高药价”。
  ■药价监管不能放松
  尽管政府不再直接制定药品价格,但依然强调了监管职能。
  对于药价放开后,卫生计生、医保、价格等相关部门该干什么,7部门《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说的很明白:卫生计生部门要根据药品特性和市场竞争情况,实行分类采购,合理确定药品采购价格;医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促进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主动降低采购价格;价格主管部门要健全监测体系,强化药品价格行为监管,依法严肃查处欺诈、价格串通和垄断行为。
  “比如已经涨价的地高辛,企业所说的原料涨价涨了多少?药品销售价格的涨幅是否合理?这个时候就要求价格主管部门开展成本监测,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吴朝晖说。记者注意到,针对地高辛涨价,全国不少地方已经着手展开调查。国家发改委也于近日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药品价格,加强监测,出现问题要及时、妥善、依法处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除此之外,在形成合理药价的过程中,发挥医保基金的约束作用也被寄予厚望。
  专家表示,在各方认同的医保支付体系形成之前,集中采购将会承受较大的价格控制压力。而且,鉴于我国医疗和医药行业的特殊国情,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本身也存在自己的难点和困惑,需要在实际探索中逐步完善。



科学家“观察”到人脑编码新概念过程
科技日报北京6月11日电(记者常丽君)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利用先进的脑成像技术,观察了大脑对某种具体事物的编码过程,并能通过脑活动标记知道一个人正在想什么。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人脑图谱》杂志上。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日前报道,研究人员让16名志愿者学习8个新动物的概念,其中一个是史密森尼研究所2013年公布的一种新发现的食肉动物犬浣熊。他们一边教志愿者学习,一边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fMRI)观察新概念如何在脑中形成神经表征。“知道犬浣熊的人有几百万。在他们阅读关于犬浣熊的信息时,脑中发生了永久变化,我们在实验室里对这一过程进行精确检测。当人们了解犬浣熊主要吃水果而不吃肉时,他们的左额下回以及其他几个脑区按自己的编码存储了这一新信息。”CMU迪特里奇人文与社科学院认知神经科学教授马塞尔·贾斯特说,“对于学习新信息的每个人,新知识都被编码在同样脑区,因为所有人的脑似乎用了相同的归档系统。”该研究一个重要发现是,这8个动物概念各有其独特的激活标记,因此能通过计算机程序来确定志愿者所想的是8个动物中的哪一个。贾斯特说:“一个概念的激活标记是一个人存储这个概念有关知识的合成,每种知识存储在它自己的特征集合里。”即使动物也有独特的激活标记,当动物和人类共享相同属性(如相同住处)时,就有类似的激活标记。也就是说,两个动物在某种属性上的相似,会导致它们的激活标记相似。这表明激活标记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意义的、可解释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一旦掌握了某种概念属性,它就会完好地存在大脑中,不会受以后再学习其他属性的影响。这表明我们所学的东西具有相对的神经持久性。贾斯特认为,这些发现提供了一个基础,其他研究人员可以继续追踪一个新概念变成脑中新标记的过程。他们还可能开发出一种新的测评工具,评价学习复杂概念的过程,如高中的物理概念,并通过fMRI图形分析,诊断出学生对一个概念的哪些方面有所误解或忽视,以帮助指导下一步的教学互动。



李克强: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
  全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6月11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广大群众的心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要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最严格的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监管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全面落实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责任。以基层为主战场加强监管执法力量和能力建设,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张高丽作出批示,要求加大新食品安全法宣传力度,抓好贯彻落实,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源头防范、全程监管、社会共治,依法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加快构建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汪洋指出,近年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易发多发,必须长抓不懈。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全程监管,强化源头治理,堵塞漏洞盲区,消除风险隐患。加快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队伍建设。
  汪洋强调,保障食品安全,法治是根本。要抓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加快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各方面都要尊法用法守法,企业要依法进行生产经营,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监管责任,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切实加强社会共治,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瞄准社区康复
减轻患者疾病负担破解回归社会难题
 本报讯  (记者王潇雨)6月11日,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启动视频会议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指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要狠抓综合管理服务,落实部门责任,以社区康复为着力点破解患者回归社会难,突破现有保障制度,减轻患者疾病负担。
  截至2015年4月底,全国累计登记报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47.6万人。2014年,全国已有近1/3的省份出台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专项政策,各地登记在册患者的管理率达到73.2%,较2013年提高了26%。2010年至2013年,中央投资91亿元,改扩建549所省、市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
  王国强说,目前有55.85%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2/3的县级没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全国精神科病床数平均每万人口1.71张,远低于全球4.36张的平均水平。全国仅有2万余名精神科医师,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工作严重滞后。流动人口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没有妥善安置,基层患者信息不畅通、监护不落实等问题仍存在。
  王国强强调,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在精神专科医院等公立医院改革中建立相应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利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全科医师进修培训等方式,增加精神卫生人员数量。以现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龙头,落实分片包干、点对点支援等制度,将精神卫生医疗服务不断延伸至基层。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有肇事肇祸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延伸拓展服务。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争取在3年内把经验推广到全国。
  会上,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中国残联相关代表发言,试点城市浙江省宁波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负责人介绍了当地的试点工作准备情况。



银杏叶保健食品企业须全面自查
 本报讯  (记者刘志勇)6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立即组织行政区域内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对原辅料购进、使用和生产销售等情况开展全面自查,并依据国家食药总局此前发布的银杏叶药品补充检验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原料及产品进行检验。
  通知指出,凡存在擅自改变提取工艺、非法添加未经批准的物质、购进和使用盐酸工艺银杏叶提取物的企业,要立即停止生产,封存和召回问题保健食品,并及时整改;产品召回和整改情况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通知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对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开展监督检查。对自查不认真、逾期未报告或逾期未召回问题产品的企业,依法严肃处理;对检查中发现企业擅自改变提取工艺等问题的,遵循一事一报原则,将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及时报告国家食药总局,不得拖延、瞒报。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对生产企业的银杏叶提取物原料、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的保健食品,委托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进行抽样监测,于6月24日前,将抽检监测信息上报国家保健食品监督抽检监测信息系统。



基层机构可统筹使用公卫补助资金
 本报讯  (记者叶龙杰)6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通知。根据通知,县区级卫生计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每年对辖区内承担项目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一次综合考核。服务质量、居民知晓率、服务对象满意度、资金管理拨付和使用情况等是重点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将与资金拨付挂钩。
  通知明确,强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考核后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统筹使用。据了解,根据2010年财政部、原卫生部印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政府统一规定的基本公卫服务项目范围内的各项服务,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参考标准,用于相关的人员支出以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耗材等公用经费支出。由于补助资金被严格限制使用范围,一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活没少干,但资金沉淀、花不出去的情况。该政策的出台有望为资金使用松绑。另据记者了解,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统筹使用的管理细则。
  通知明确,2015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35元提高至40元。要加大对村医支持力度。通过调整任务分工,使用于村医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均经费增加5元,调动村医积极性。



浙江:探索符合区域实际医改路径
 本报讯  (记者李水根)浙江省近日召开深化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在会上强调,必须正确把握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政府与市场“两手并用”,继续探索形成符合区域实际的医改路径,包括鼓励城市医院到县级医院投资合作办医,引入社会资本对部分公立医院进行改革重组。
  浙江省去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今年,浙江省对医改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级医院要在法人治理结构、管理目标责任制、院长年薪制等方面先行先试;二是深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探索城市医院参与县级医院投资建设的路径,支持更多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型合作办医模式,鼓励城市医院到县(市、区)医院投资合作办医;三是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省财政将医疗卫生转移支付资金更多地向县域、基层、农村等资源配置“洼地”倾斜,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与基层服务数量、质量挂钩机制;四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总额预算管理覆盖到所有定点医院,推行住院及门诊、大病、常见病按病种、按床日等多种付费方式;五是深化药品耗材采购改革,今年7月1日起在全省启动集中采购机制改革,建立分类采购、医保支付标准及交易监管“三个新机制”,逐步降低虚高药价。
  浙江省将选择若干市、县(市)开展做强做优公益性医院、放开放活营利性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明确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市、县(市),可选择部分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改革重组。



改变血液供需“紧平衡”须多措并举
 本报讯  (记者孙  梦)6月11日,2015年全国血液管理暨2012-2013年度无偿献血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指出,当前我国无偿献血总量基本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但处于一种“紧平衡”状态。要以核酸检测、精准用血、大力推进联动机制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扩大血液供应,加强血液质量和安全管理。
  《献血法》实施17年来,全国献血总量由1998年的不足1000吨提高到2014年的近4400吨;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由1998年的32.8万提高到2014年的1299万,2014年人口献血率达到9.5%。。会议提出,到2015年年底,我国人口献血率要达到10%。以上,血站核酸检测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人口献血率要达到15%。以上,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血站服务体系,建立血液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血液安全水平。
  马晓伟指出,改变血液供需“紧平衡”状态,需要一手抓扩大血液供应,一手抓科学合理用血,同时建立完善辖区间、省际间的血液供应联动机制。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实现量化管理。此外,还应规范开展血液调剂工作,完善辖区血液调剂程序和管理制度,依法建立省际间血液供应联动机制,在季节性缺血或面临重大突发应急卫生事件时,使血液能在区域间及时、有序调度。
  马晓伟强调,要将血站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作为当前提升血液安全整体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实现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的任务目标。要建立统一的血液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血站、医疗机构、采供血信息联网,实现血液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上海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变单纯服务机构为五大功能平台
     本报讯  (特约记者宋国梵  施  云)上海市政府于6月10日召开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推进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及8个配套文件。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从原先单纯的服务机构定位,转变为具有五大功能的平台,即成为政府履行基本卫生职责的公共平台、政府提供全科医生执业的工作平台、市场资源引入的整合平台、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平台、医养结合的支持平台。
  据了解,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上海市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中将采取一系列新举措: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居民在自愿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优先满足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的签约需求,实施全面、连续、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医保费用管理试点,由医保管理部门根据上一年签约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实际医疗费用,核定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费用管理额度,赋予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所发生医保费用的监管职能。
  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基本项目目录(2015版)》,提出六大类141项基本项目。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项目标化工作量的指导标准》,市级层面对关键性与导向性的项目进行标化,区级层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在此基础上予以细化。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项目财政补偿核定、人员岗位管理、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补偿、考核、激励与分配机制。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出席会议并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在会上提出,要以建立新机制为核心,把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养老服务、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做好妇幼健康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天津市肿瘤医院在儿童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面实现突破
科技日报讯(通讯员朱芸记者冯国梧)日前,天津市肿瘤医院在儿童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面实现突破。该院通过实施“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成功救治一名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该类病例目前在国内儿童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尚未见报道,为血液肿瘤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患者年仅11岁,2011年被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在当地做过6个周期化疗后,2014年因病情复发来到天津市肿瘤医院求医,诊断为颈部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考虑到患者疾病特点和患者家属的要求,天津肿瘤医院采用“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顺利采取患者姐姐的干细胞进行成功配型,并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清髓性预处理方案。通过高强度的化疗进行先期处理,同时加入抗肿瘤的药物,在保证供者造血干细胞顺利植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清除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彻底降低肿瘤复发几率。干细胞回输过程采用输注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相联合的方法,既能保证造血干细胞能较快植入,又能最大程度降低恶性排异反应。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治疗,患者顺利通过清髓预处理、造血干细胞回输、抗排异三个险关,成功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又经过两个多月的后期观察和治疗,患者现在已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和出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免疫及造血功能全部重建,治疗获得成功。



人造碱基能像天然DNA那样连接有助合成生物学研究
科技日报北京6月10日电(记者常丽君)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应用分子进化基金会等机构科学家证明,他们造出的两种人造DNA“字母”Z和P,能像天然DNA那样组合连接在一起,将来有望把这两个新成员纳入到活细胞中。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美国化学协会会刊》(JACS)上。合成生物学家一直在竞相研究遗传基本单位的人造版。美国应用分子进化基金会的斯蒂芬·本纳说:“从根本上说,我们一直在自下而上地重新发明‘遗传字母表’。”从新药开发到人造生命,这些人造DNA在应用方面很有前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日前报道,早在2006年,本纳和同事就造出了两个碱基,称为Z和P,具有标准的“匹配端”(沃森—克里克结构),能通过氢键重组连接在一起形成碱基对ZP,就像天然碱基对AT和GC那样。此后不久,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弗洛伊德·罗姆斯伯格领导的研究小组又造出了另外两个碱基,并证明了它们能像天然DNA那样自我复制,但他们的碱基对连接方式与天然DNA不同。论文第一作者、印第安纳大学的米莉·乔治亚蒂斯说:“我们知道,正常的天然DNA可以形成相同的碱基组合,如AAAA或TTTT。”因为连接方式问题,罗姆斯伯格小组造出的两个碱基不能形成这种长组合。在新研究中,乔治亚蒂斯和本纳证明了他们的Z和P能形成这种组合,就像天然DNA那样。经过X射线晶体检测,他们发现这两个碱基能自我结合,形成包含天然和非天然核苷酸的DNA链,其中ZP连接能达到6个碱基长度。他们还证明,含有ZP碱基对的DNA链具有细胞内正常DNA链的两种形式:熟悉的螺旋结构(A型)和更广泛的蛋白质结合DNA(B型)。“DNA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时,通常采取不同的形式。Z和P能形成这些形式,表明含有这些碱基的DNA链在细胞中的表现就像天然DNA一样。”乔治亚蒂斯说,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创造出新东西”。对此罗姆斯伯格也表示,这项研究令人印象深刻。ZP对“能像一对GC或一对AT那样发挥作用”。



拆卖妇幼保健机构做法必须纠正
     本报讯  (记者甘贝贝)在国家卫生计生委6月10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个别地方出现对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拆分和变卖的苗头”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司长秦耕表示,这些错误做法必须及时纠正,严防错误苗头蔓延。
  秦耕说,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编办共同印发《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优化整合资源”。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于近期印发《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大保健”的思维,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内部改革重组,规范设置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四大业务部门。通过改革和重组,实现保健和临床融合、群体保健和个体保健融合、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人才交流融合,更好地为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保健服务。
  秦耕表示,当前,个别地方在改革与建设中,将妇幼保健机构的基本医疗功能弱化乃至剥离,人为割裂保健与临床、预防与治疗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防”“治”两张皮,影响了机构的发展和整体功能的实现。还有个别地方买卖和拆分妇幼保健机构,这些错误做法都必须及时纠正,严防错误苗头蔓延。



体制内医生抱团下海:医院或沦为设备场地提供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燕|北京报道
  在医生多点执业逐渐放开后,越来越多的体制内医生开始“蠢蠢欲动”。
  今年3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孙宏涛发起组织了“体制内医生集团”,通过建立一个互联网平台,对签约医生根据预约特定需求的患者进行调配,安排诊疗服务。
5月8日,一个由北京的6家大型三级甲等教学医院心律失常专业的骨干组成的“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宣告成立,成为我国心内专科领域第一个专科医生多点执业平台。
5月15日,落户在广州的“私人医生工作室”也正式揭牌运营,“坐堂”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3位专家正式接诊。
  实际上,探索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医师在国内前几年就已经出现。2012年年底,国内知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从上海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职位上辞职,之后先后任职于两家民营医院。2014年7月,他创办了国内首个医生集团——张强医生集团。
  体制内医生抱团下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必须在其注册医院行医。2009年新医改推行以来,虽然有关推进医生多点执业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但是实质推进却困难重重。
  目前,新的多点执业方案并未出台,但是个别省市已经明显放宽了有关医生多点执业的限制。以北京为例,根据2014年7月北京市卫计委发布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北京医生多点执业已不再需要单位审批,执业地点数量不设上限,管理层人员也可参与进来。而这一壁垒的打破,被业界看作是盘活医生资源的重大举措。
  “体制内医生集团”、“私人医生工作室”等机构并不是独立运营在医院体制之外,而是采取了医生组成集体和第一执业地点之外的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也就是说,这些集体中的医生仍然在体制内。
  而在张强看来,他的医生集团目的是要为国内自由执业的医生打造一个平台,“医生本身就是品牌,我们的目的是帮助他处理除了看诊手术以外所有的事情,类似与医院签约、法律支持、团队建设等等问题,来帮助医生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张强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目前张强医生集团已经拥有7个外科专科科室,旗下的10多位医生都是自由执业。与传统医院不同的是,张强医生集团只承接门诊和手术服务。同时,为每一名签约医生都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团队,包括护士、秘书及麻醉师,由集团出面与不同的医疗机构签约,来解决医生手术时需要的空间、设备、机械等问题。
  在张强医生集团中,医生和医院的关系不再是单一雇佣关系,医生通过保险公司或患者获得收入,收入标准按照国际通行的CPT-CODE标准(标准化医疗服务薪酬计算方式,即按照服务时间与难度权重计算医生的报酬),医院仅仅成为提供设备和空间的场所,医生成为医疗服务中的核心资源。
  新一轮的医改中,“解放医生”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医生待遇不高被指为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医疗腐败的根本原因。张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希望可以通过“医生集团”这个平台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自由执业,另一个则是医生收入阳光化。
  合作伙伴多为民营医院,患者多为自费病人
  虽然张强一直在推销“自由执业”的理念,但是目前国内官方文件中从未出现过“自由执业”的提法。2013年,深圳卫计委向广东省卫生厅报送过一份名为《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的方案,但仅两个月,深圳市政府专门派人前往将方案撤回,原因至今尚不得而知。
  在业界看来,医生实现自由执业可能会成为改变我国固有医疗体制的关键一步。医生市场化能够为医生的服务提供正确定价,改变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以药养医”的现状。
  张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过去的医疗体制下,医生的服务诊疗费用定价很低,医院通过医生的劳动来实现药品的高附加值,以药品的高利润拉动医院的经济效益。在医生集团目前的运营模式下,医生并不与药商发生关系,处方药由签约医疗机构提供。“我们的原则是合理性减少用药,以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没有了对药价的依赖性,医生开药就有了保障。”
  虽然药费减少了,但是诊疗费用并不便宜。由于国内目前医保都是和定点医院直接挂钩,而“医生集团”定位于入驻高端民营医院,其患者势必与常规医保绝缘,占主流的无疑是自费病人。张强坦言,目前来找他的患者大多持有商业保险,他也希望将来医保可以进一步开放,将费用下调。
  在张强医生集团的运营模式下,主打的品牌是医生个人而不是集团本身,这与以往患者冲着医院去的传统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对此,弘晖资本管理及创始合伙人王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医生无疑是医院的核心资源,他非常赞成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医生个人品牌的最大价值化。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生多点执业逐步放开后,越来越多的医生脱掉了“脚镣手铐”。“无论是多点执业抑或自由执业,对打破过去固有的医疗体制结构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医生资源的自由流动。”庄一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庄一强说,目前的多点执业其实还是“加班执业”,医生大多是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其他地点执业,因为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每一个医院的医生工作绝对都是满负荷的。但是医生单位时间内的诊疗时间是有限的,目前来看多点执业从根本上来说并不能增加供应。



探秘蛋白质的“前世今生”
本报记者唐婷
■走近中国大科学工程

生活中的乌云总是不期而至。一位正值花季的美国女孩,突然被告知患上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癌症。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所患癌症的亚型发生率极低。

在患同一大类癌症的人群中,只有2%的人所患亚型和她一样。幸运的是,针对这一亚型恰好有一种特效药。经过不到3个月的治疗,她痊愈了。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主任雷鸣用这个真实的案例,向科技日报记者生动阐释了精准医疗的未来图景。但并非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和那位女孩一样幸运。在人类通往精准医疗的道路上,蛋白质科学研究将扮演什么角色?身为国家大科学工程之一的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上海设施”)对推进蛋白质科学研究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为回答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一探究竟。

不容小觑的“仪器集群”

和以往走进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相比,上海设施没能在视觉上给人造成强大冲击。

“我们这里主要是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集群,以至于在立项之初,是否将上海设施列入大科学工程都存在争议。”雷鸣说道。

可别小瞧这里的“仪器集群”。上海设施自2014年5月试运行以来,前来参观的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国际知名专家对设备的先进性纷纷“点赞”。

雷鸣回忆道,十多年前,我国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虽然已取得一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蛋白质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08年被批准立项,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分为上海和北京两部分,上海设施以建设蛋白质结构解析能力为主。

围绕从生物体的空间尺度和生命过程的时间尺度来研究蛋白质,上海设施构建了由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核磁分析系统、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蛋白质动态分析系统、质谱分析系统、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和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组成的9大技术系统,具备规模化蛋白质制备、多尺度结构分析、多层次动态研究、修饰与相互作用分析以及数据库与计算分析5大能力。

史蒂夫·哈里森是雷鸣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的导师。参观上海设施后,史蒂夫感觉非常震撼,对雷鸣很年轻就有机会参与如此重大的项目表示赞赏和羡慕。收获羡慕之余,雷鸣多次被问道:“在如此先进的科研平台上,你们能做出哪些世界一流的工作来?”

独一无二的蛋白质“智能工厂”

每一个蛋白质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脾气秉性。要把它研究透彻,需要时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句话叫“one protein,one career”,意为一个教授一辈子只能研究透一个蛋白质。“我主要研究端粒,从评上教授到现在,也只解析了数十个蛋白质的结构。”雷鸣说道。

要摸清蛋白质的“脾气”,首先是要获取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想见到蛋白质的“真身”,就必须打破细胞。而细胞一旦被打破,里面90%的蛋白质就同时被破坏掉了,踪迹难觅。

找到目标蛋白质后,保存也是个难题。相对于“皮实”的基因,蛋白质要“娇气”得多。记载遗传信息的基因就像是张可以随意摆放的卡片,没有变性的担忧。蛋白质则不同,一旦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就会有变质的风险。

在传统的生物学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手持移液枪,往装有不同液体的瓶瓶罐罐里添加试剂是常见的场景。在上海设施的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里,这一幕正在被自动化的机器操作所取代。

高通量克隆构建实验室的中心区域是一个用玻璃超净间封闭起来的自动化机械操作平台。操作台外有一台集成软件的计算机负责“发号施令”。科研人员启动预设程序后,白色的机械臂在平台的各个自动化仪器间来回挪动,轻巧地把一个个96孔板放置到指定的板位上。各个自动化仪器的板位分别可执行加液、振荡、离心、清洗等生物实验操作。

传统手工操作,一个人每天最多克隆十几个基因。眼前的这套自动化系统,一天可以克隆960个基因,生产效率相当于一个数百人规模的基因克隆企业。“我们希望把自动化概念引入科研中,重复劳动让机器来做,科研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真正的科学问题。”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主管邓玮告诉记者。

上海设施自主设计和研发应用流程的这套系统,如同“智能工厂”一般,能独立完成一整套从分子生物学到细胞生物学的全部实验操作。

“集成化程度越高的自动化设备,出错的几率就越高。针对完全陌生的样品,我们这套系统的可靠性能达到70%,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了。”雷鸣表示。

五线六站透视蛋白质内部结构

蛋白质并不是由松散的氨基酸随机排列组合而成,每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有自己特定的空间结构。结构决定着蛋白质的功能。

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心肌和骨骼肌中贮存和分配氧的胞内蛋白质。1960年,英国科学家肯德鲁(John Kendrew)首次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来自抹香鲸的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这一发现,使他成为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之一。

大多数人都有医院照X光的体验,X射线衍射法相当于是给结晶后的蛋白质拍X光,拍出的是一幅蛋白质晶体原子尺度的三维结构图。

在建筑外观呈鹦鹉螺形状的上海光源里,有5条光束线和6个专用实验站(五线六站)用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五线六站包括4个X射线实验站和两个红外光谱实验站,它们构成了上海设施的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和动态分析系统。

记者来到五线六站时,上海光源处在停光检修期,复合物晶体线站负责人秦文明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为第二天的复工做好准备。排成一长溜的设备间和操作间由厚重的屏蔽门把守,机器的轰鸣声给人置身工厂车间的感觉。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副主任张荣光,是五线六站的负责人。2009年回国之前,他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工作近20年。阿贡的APS(先进光子源)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中心之一,采用X射线衍射法在半小时内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曾是阿贡的骄傲。在五线六站,这一时间被缩短为几分钟。

“我们安装了先进的衍射仪和探测器,收集全套数据最快只需36秒,接着使用自建的软件系统,不到5分钟就能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给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张荣光表示,五线六站不仅配备了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在实验方法和自动化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和提升。

过去,科研人员带着蛋白质晶体样品来到线站做实验非常忙碌。因为不能确定收到的数据是否有用,针对同一个晶体样品,要反复不停收集多套数据,带回去做进一步分析。

“现在很快就能看到结果,一次可以带上一批样品来线站做实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我们的目标是,用户带到线站上来的是晶体,带回去的是蛋白质的结构。”张荣光说道。

核磁共振拼搭蛋白质结构“积木”

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在纯化后都能顺利结晶。结晶了的蛋白质也可能由于晶体质量等原因,难以被X射线“看清”。此外,同步辐射产生的X射线能量很高,小一点的晶体在被它探测时有“粉身碎骨”的风险。

在晶体学力所不及的领域,同样借助X射线设立的生物小角线站能弥补一二。事实上,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表现得更为“动态”和“真实”。小角线站负责人李娜介绍,小角散射技术能快速捕捉到溶液状态下蛋白质的瞬时结构。只需要秒量级,甚至毫秒量级的时间,就能看见两个分子是否形成复合物。

分辨率不高是小角散射的不足之处。张荣光进一步解释说,就像从远处看两个人的位置关系一样,能看清他们是靠在一起,但具体是手牵手,还是脚靠脚,就不得而知了。要在溶液状态下看清原子尺度的细节和运动,就要靠核磁系统了。

离开五线六站,记者来到了上海设施的核磁共振实验室。蓝色塑胶地板上,分布着5台白色圆柱状的“大家伙”。其中,体型最大的900兆核磁共振谱仪是目前国内在使用的最高场强的超导磁体设备之一。为了方便把样品放入仪器顶部,还专门搭建了高约四五米的扶梯。

和光束线站、电镜等设施的直接成像相比,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间接”信息——蛋白质分子里每2个氢原子之间的相对距离,据此勾勒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对此,核磁系统技术主管刘志军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一个坐着的人,如果能测算出他的头、手、脚等部位两端的距离,就能画出他的大致轮廓。

“也可以理解为,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一盒子拼插积木,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积木一块块地搭建起来,难点就在于不知道这些积木分属于哪个部位,是头还是脚,需要先指认,再通过计算来还原成三维结构。”刘志军说。

为了“指认”方便,刘志军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构建一个大的数据库。理想状态是,核磁共振扫描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后得到的实验信息,可以去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如果有类似的“片段”,就可判断出这块“积木”属于哪个部位,再进一步去还原。“搭积木的效率高低,取决于已知信息的多少,还原蛋白质三维结构也是如此”。

蛋白质研究为药物研发铺路

蛋白质(protein)的概念最早由瑞典化学家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在1838年提出。“protein”源自希腊文“protos”,意为“第一的,首要的”。其时,人们对于蛋白质在机体中的核心作用并不了解。

一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在美国的教科书里,蛋白质被认为都长着一副橄榄球的模样,为细胞提供黏稠度是它主要甚至唯一的功能。随着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首个原子尺度的蛋白分子三维结构图的精准呈现,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大幕开启,人们开始逐渐摸清蛋白质的“长相”和“秉性”。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在构建细胞结构、生物催化、物质传输等方面,蛋白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体新陈代谢几乎离不开的催化剂——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然而,和DNA测序、基因组研究的耳熟能详相比,蛋白质研究似乎略显低调。事实上,蛋白质研究可视作基因研究的姊妹篇。雷鸣以肺癌为例说道,过去肺癌病人都用一种药物治疗,现在看来并不科学。尽管结果都表现为肺癌,但从分子尺度分析,发病机理千差万别。

上游致病的基因多种多样,不同基因组会产生数百种或数千种蛋白质组合,形成不同特质的癌细胞。每一种组合背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为基因的表达方式错综复杂,同一个基因在不同条件、时期可能会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如何找到精准的治疗靶点成为棘手的难题。

“通过测序能知道多少种基因有病变,分析出主要矛盾是哪个,但基因检测只能用于诊断,给不了治疗的药物,下一步需要借助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为生物制药提供对症的‘靶点’。在未来,精准医疗有望给每一种不同亚型的癌症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物。”雷鸣表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