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信息化建设30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17 01:3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始建于1933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全国、全军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展开床位2000张。

医院于1985年开始信息化建设,先后建立了门诊收费和医疗数据统计系统,联网计算机20多台。

1997年医院开始实施“军字一号”医院信息系统,从此拉开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大幕。

1998年建立全院的医疗收费系统、入出转系统、护理工作站和药品管理系统等。

2000年医生工作站在全院病区上线。

2003年开发和实施新版(广总版)电子病历系统,同年门诊医生工作站、PACS系统、LIS系统上线。

2005年手术麻醉、重症监护、心电图、合理用药等临床信息系统上线。

2008年在电子病历和陆续建立的临床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集成整合,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集成平台。

2010年开始建设院区无线网络,2011年移动护理系统在全院护理单元投入使用,接着移动消毒供应、移动医生站、移动心电、无线镇痛等系统陆续投入使用。

2012年升级电子病历系统和医护一体工作站,新版电子病历系统在原有系统基础上,提供了三层架构、病人数据集成化展示、全结构化电子病历存储、实时过程质量监控和临床系统无缝集成等高级功能,实现了电子病历系统体系结构和技术性能上的整体升级,为下一步建设基于SOA和ESB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打下基础。

截至2014年,医院共运行医疗和管理信息系统22类,合计110个。

广州总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00年后的15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抚往追昔,成功的体会是我们把握住了三个发展节点:

一、开发广总版电子病历系统

2000年医生工作站投入使用后,WORD版电子病历的弊端和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复制粘贴、难以质控、无法追溯、分析困难等问题,难以保证病历质量。2003年研制开发了规范化和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该电子病历系统具有五个特点:

(1)专用的病历文档编辑器,该编辑器专门为医生书写病历文书设计。与一般通用的文字编辑器比较,增加了与电子病历相关的操作,取消了不适合的操作,有效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和效率;

(2)采用标识模板技术,实现电子病历的书写与结构化识别的有效结合。这种半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能从医生书写病历文书中定位、提取关键字段,建立结构化病历,为病历信息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支持;

(3)具有质量控制功能,包括病历书写时限监控、病历内容完整性控制,对整体医疗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4)病历安全管理;在病历文件的操作、管理,以及用户三个层面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

(5)兼容HL7和XML结构,由于采用了病历书写规范化和格式化技术,能够生成XML结构的病历文档供用户使用。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十分显著地提高了电子病历的应用和管理水平。总后卫生部向全军医院推广广总版电子病历系统,用于升级之前的WORD版电子病历。

在2004年7月上海举行的CHIMA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第二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上,该系统的大会报告受到了与会国内外代表的高度关注。2005年该成果获得全军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集成平台

电子病历上线后,提出了对临床诊疗信息完整性的要求。2003年起,医院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和引进等方式,先后建立了PACS、LIS、手术麻醉、重症监护、合理用药、康复理疗、肠内营养、高压氧治疗、门诊医生站等22个临床诊疗系统。随着各类系统的不断增加,对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8年开始规划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集成系统的结构框架、存储框架和集成框架技术方案,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由22个诊疗子系统组成的临床信息系统,通过不同的操作、流程和数据整合方式构成一体化的临床信息平台。同时基于该平台,建立了电子病历首页数据质量监控指标体系,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库辅助、相关性和逻辑分析等技术,实现病历首页数据质量实时监控和评价分析。2010年该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三、开展移动医疗应用

2010年医院开始移动医疗应用建设,在全院医疗区建立了WiFi(802.11.g/n)和RFID双模式的无线网络,覆盖全院病区和门诊。

2011年初首个移动医疗信息系统—移动护理系统在全院42个护理单元上线,接着移动消毒供应、床边体征采集、移动心电、无线镇痛、移动医生站和移动电子病历视图等10个移动临床系统陆续上线运行,成为国内移动医疗应用最全面的医院。

移动医疗的应用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是,移动医疗改善医院服务,为病人提供无所不在的网上医疗服务,将诊疗服务拓展到病人床边和整个院区范围,并延伸到院外,为病人提供良好的就医体检;

二是,移动医疗提升诊疗质量,使诊疗的信息化管理覆盖病人诊疗全过程和全区域,从而消除以往的信息管理盲区,实现诊疗全程全域闭环的信息化管理,显著提高医院的诊疗质量;

三是,移动医疗实现药品物资追溯管理,对医用材料、手术器械、消毒物品、药品、血液制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四是,移动医疗提高工作效率,为医护人员、管理人员提供随时随地的处理诊疗事务和办公环境。

一家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能获得两个科技进步一等奖是非常不容易的。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成绩,是建设者始终把握住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精细化管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基础条件是医疗过程信息化的全覆盖。

所谓全覆盖,一是数据的全覆盖,二是空间的全覆盖。数据全覆盖是指最大限度地采集医患双方在整个医疗过程各个环节和节点产生的数据,对医疗全过程进行客观、详实的记录、监控、分析和管理,并有效促进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空间全覆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数据传输的各种技术和方式为临床医疗活动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化服务和便捷的管理手段。

在解决数据全覆盖的过程中,以电子病历和集成平台为抓手。首先,研发和应用电子病历系统,形成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接着,开发、引进各类临床和管理信息系统,尽可能多地覆盖各个诊疗、管理过程和节点;第三,实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在空间全覆盖中,移动医疗提供了最有效的技术和应用。一是,建立覆盖院区的无线网络,该网络还可以通过社会的移动通信网络伸展到院外,实现随时随地的上线访问;二是,开发、引进各类移动(无线)临床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随时随地的上线操作,消除信息化管理盲区和死角;最后,将移动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到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中,移动医疗信息系统作为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子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医院信息化建设无止境,永远在发展的路上。下一步要不断完成临床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做到全覆盖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对内,构建集成一体、安全高效、智能决策的医院信息平台,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对外,贯穿“互联网+”理念,充分应用移动医疗技术,建立服务于患者、医生的如影随行、互联共享、安全稳定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创建智慧型医院。

(来源:中国数字医学,作者:李小华 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延伸阅读:
一张图告诉你,为啥企业不能没有微信企业号2015-04-09 微信派 红帆软件
微信企业号是什么?能为企业解决哪些问题?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一张图看懂为啥企业不能没有微信企业号。





(原载 微信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