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头条】孙杨曾被查出服禁药;打开大门建设地铁;一奖两会即将在广州举行;广州将把足球纳入中小学体育必修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9 17: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日看点   
孙杨曾被查出服禁药 全国冠军头衔被取消
人民网北京11月24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消息,据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公布,孙杨在今年5月17日一次尿检中被查出使用违禁物质曲美他嗪,遭禁赛三个月处罚。孙杨禁赛时间是从5月17日至8月16日。同时,孙杨在全国游泳冠军赛上的1500米冠军头衔被取消,罚款5000元。


引入社会公众监督  打开大门建设地铁  随着去年底地铁六号线首期的开通,新一轮的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幕已经拉开:广州要在2017年底前,再开通284公里地铁。在当前社会公众对大型建设公开透明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广州地铁要用不到4年时间完成以往20年的工作量,挑战和困难将前所未有。
  未来几年究竟怎样建地铁?地铁公司有新思路:引入社会公众监督、打开大门建设地铁。笔者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地铁公司构建“4+1”建设监管体系,把社区共建作为施工管理的一项硬性要求,在地铁工地开展了一系列“阳光地铁,和谐共建”的活动。一年多来,已在100多个在建地铁工地举行了超过250场次的社区共建活动,主动创造条件让公众监督地铁建设,实现了重大工程社会参与,促进地铁建设更加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
  文/刘勇、鲁亢、刘昱
  “上访”变“走访”: 上门请街坊提意见
  “真没想到地铁站工地还竟然会派人上门,主动和我们沟通噪音问题。”家住黄埔区机关村的李阿姨向笔者讲道。
  在建的地铁十三号线丰乐路站离附近小区最近的距离只有8米,开工1个多月就接到大量关于噪音的投诉。怎么办?施工单位决定打开工地大门“走出去”,变居民“上访”为主动“走访”。没想到这一改变,得到了市民对地铁施工的互动和支持。
  据介绍,施工单位挨家挨户地走访邻近居民,把工地主要人员的联系卡送到每家每户,让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反映意见。一份份“信访记录表”和“居民投诉回访记录表”,全程跟踪记录居民投诉意见的处理过程。“走出去”的同时,工地还通过座谈会和参观的方式将居民们“请进来”,向对方讲解地铁施工工艺,解释噪音产生的原因。“通过参观工地,我们理解建地铁的难处,工地也在努力优化流程和改进。”李阿姨对此深有感触,居民代表回去都主动向其他居民做好解释工作。
  工地负责人感慨,以往都是把通知、公告往外墙上一贴,很多居民留意不到。现在通过社区共建进行充分的互动沟通,有任何意见都可以面谈解决,居民投诉率基本降为零,为工程建设减轻了不少压力。
  地铁公司介绍,像这样“接地气”的社区共建座谈会和工地参观,已在11条(段)在建的新线工地全面铺开,组织开展超过250场次。“根据周边居民投诉情况的统计,超过94%的施工单位的投诉率均有明显下降,有效消除了居民的误解,成为沟通工地内外的桥梁。”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喷雾机、隔音屏齐上阵: 想方设法降低尘埃和噪音
  打开工地大门,听街坊提意见,使社会各界的监督很好地推动了地铁文明施工水平更上一层楼。
  走进八号线北延段同德围站施工现场,一道道细小的水雾映入眼帘,这是由有着“雾炮”之称的送风式喷雾机高速喷出的。伴随着喷筒的水平回转运动,喷雾机周边15-20米范围内的地面及空气迅速湿润,原本弥漫在灰霾空气中的尘埃瞬间被水雾“包裹”到地面,使这些尘埃再也无力扬起!
  这一幕降尘的场景每天都定时上演,并已推广到七号线、二十一号线的多个工点。除了“雾炮”,现场还有一套“庞然大物”,泥浆在它的“肚子”里翻腾。这是工地专门购置的立体式泥浆处理设备,以实现泥浆配置与分离,减少施工噪音和泥浆外泄。
  位于番禺区的七号线官堂站工地就在省妇幼保健院旁。笔者了解到,为了减少施工噪音影响,工地主动在围蔽墙上方设置了隔音屏。这道绿色的隔音屏长125米,高2米,为镀锌面板百叶吸声屏,加上原有两米多的围墙围蔽,该段地铁围蔽高度近4.5米,既美观又隔音,仿佛一道绿色的隔音“城墙”。该工地是广州地铁工程有史以来首个设置隔音屏的工地。此外,为减少对医院的影响,原盾构施工出土井向西移了约120米,远离院区,此举虽然增加了出土运输的距离,加大了投入,但地铁建设注重环保和谐的态度获得了周边居民的“点赞”。
  义务修建学生通道: 把安全和方便留给孩子
  对四号线南延段塘坑站工地的小潘来说,他有两份“工作”。白天,他在工地上忙碌,到了傍晚,他和同事们都会带上袖标,雷打不动地出现在与工地一墙之隔的南沙小学校门口,协助疏导交通,护送孩子们放学,维护校门口的秩序。
  笔者了解到,由于车站建设需要,原来南沙小学门口的马路由双向6车道被疏解成双向4车道,实行半封闭管理。交通疏解完成后,学校门口放学时一度车水马龙,秩序混乱,学校1000多名小学生的出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工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确保学生出行便利,工地自费修建了一条小学生专用安全绿色通道,并选派职工担任志愿者疏导交通,另外还和交警部门、塘坑村村委协商,垫资拓宽了校门口路段,并安装了交通灯。工地的这些举措受到了交警部门、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为工程建设赢得了周边居民的口碑。
  “我们现在和孩子们成了邻居,哪有不帮忙的道理?”尽管每天的施工任务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小潘和同事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做着志愿工作。在“阳光地铁、和谐共建”理念的感召下,广州地铁新线建设工地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活雷锋”,他们用实际行动,给周边单位和居民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
  参加街坊文艺汇演: 将工地文化融入社区
  每逢重大节日,黄埔区鱼珠街道的居民们都会举办文艺演出。不同于以往的演出,近两年的鱼珠文艺演出活动上出现了地铁建设者的身影,他们是来自十三号线鱼珠站工地的员工。他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让居民们了解到不一样的地铁建设者。
  “以前不知道他们的工作这么辛苦,工人们来广州修建地铁,过年过节都没法回家,真是不容易。”来参加“同赏中秋月,圆梦双地铁”晚会,看完反映工地生活的小品后,鱼木社区的张阿姨感叹。
  据介绍,由于工地距离居民区较近,工地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同周边的共建工作。开工不久,工地就和鱼珠街道办举行了社区共建座谈会,签订了《共建协议》,通过文艺演出、趣味活动等方式融入社区。每个重大的工程节点施工之前,工地都会走访可能会受影响的居民,和他们提前做好沟通;每逢重大的节日,工地会邀请居民代表座谈,或是登门拜访,送上节日的祝福。如今,上至80岁的孤寡老人,下至鱼木实验幼儿园的娃娃们,整个鱼珠街道的街坊都认识这群真诚的地铁建设者。
  地铁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社区共建不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种态度,它反映的是广州地铁坚持文明、和谐地建设地铁的决心。每个工地在进场前,都要求主动与周边社区和居民反复沟通协商,取得支持;工程开工前,主动向周边居民介绍工法和建设情况,取得理解;施工过程中,经常听取居民诉求,改进管理。
  据了解,社区共建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广州地铁在建的100多个工点共举行了超过250场次的社区共建活动,结合工地周边环境,针对社区、医院、学校、工厂等,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完善的共建模式,从思想上解除市民对地铁施工的种种疑虑,让工地成为和谐建设地铁,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窗口。


“一奖两会”筹备就绪即将在广州举行  国际在线消息(驻广州记者 韩希):广州市副市长骆蔚峰24日在广州表示,第二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及201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以下简称“一奖两会”)筹备情况已经就绪,将于本月27日至29日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2014年“一奖两会”主题为“我的城市我的梦”,将有效推动全球城市的交流合作,增强广州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届时,将有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277个城市或国际组织的600多位名中外贵宾将齐聚广州,他们将参加第二届广州奖颁奖典礼等20多场活动。其中,副市长级以上参会嘉宾达120多人,另外还有181家企业和机构共逾267人报名参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20多家,本市知名民营企业、有意向走出去企业及大型进出口企业100多家。
  据了解,今年“一奖两会”的主要活动包括:除了第二届广州奖评审和颁奖系列活动以及201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暨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开闭幕式外,还将举办包括企业创新推动城市发展论坛等四个论坛、全国友协会史展暨国际友城展等五项展览等。
  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秘书长卿伯明在会上介绍说,中国国际友城大会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友好城市联合会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和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促进中外地方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友好城市活动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而精心打造的一个中外地方政府交流的重要渠道。每两年举办一届,这次是中国第四次举办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前三届分别在北京、上海和成都举行。中国友城建设始于1973年,经过四十一年的发展,截至目前,中国有445个城市与世界上133个国家的1400多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2154对。其中本次友城大会的举办地广州就与34个国外城市结为友城。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简称广州奖)的发起源于中国广州市与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United C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s,简称UCLG)、世界大都市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the Major Metropolises,简称Metropolis)的长期密切合作,旨在表彰城市和地方政府在城市创新领域中的成功实践,推动全球城市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每两年一届,2012年首次举办。奖项面向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和地方政府,最终从全球153个城市的255个候选项目中选出五个成为第一届的“广州奖”得主。
  广州奖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刘保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第二届“广州奖”的评审情况,本届“广州奖”共有159个城市的209个项目提交了有效申请材料,与第一届相比,本届“广州奖”增设了入围城市答辩会,邀请入围城市代表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核心议题进行现场陈述和答辩。另外在5个获奖城市之外增设网络人气城市、媒体关注城市和公众推荐城市的3个公众嘉奖城市,通过公众网络投票、媒体投票、嘉宾现场投票形式分别选出,进一步增加市民、网民对“广州奖”的关注度。


广州把足球纳入中小学体育必修课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周秋敏) 继广州市发布足球试点城市工作计划后,近日,广州市政府再度发布《广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计划》),为广州足球发展培育后备力量。根据该《计划》,广州市三年内设立500所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组建5000支校园足球队伍,并逐步把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必修内容。  
  足球训练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计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16年,初步建成具有广州特色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2014年底前,全市设立300所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到2015年,力争创建25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到2016年,全市设立500所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组建5000支校园足球队伍,吸引5万名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校园足球培训和竞赛活动,力争创建75所广州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计划》提出,为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从2014年9月起,每学年举办一届广州市中小学足球联赛,完善广州市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校园足球三级联赛体系。到2015年,基本完成广州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设,与国家和省校园足球竞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相衔接,建立校园足球赛事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对校园足球校内、校外赛事的宏观管理和服务。同时,做好学生足球学习、训练、比赛及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情况登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建立学生运动员和青训运动员注册系统。
  每学期开4~6节足球课
  为推进足球课程的普及,该《计划》提出,广州将有计划地逐步把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信息纳入中小学(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必修内容,并适当加大比例,不断提高足球教学质量。从2015学年起,各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争取每年级每学期开设4节至6节足球课;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按要求开设足球课,保证以足球为主要内容的必要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创造条件开设足球课,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爱足球”、“踢足球”、“看足球”。
  同时,每个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要配置1名以上专职足球教师,每个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确保配置不少于2名具有足球专项的体育教师,负责开展足球教学、指导学生足球队训练、组织学生足球赛事。2014年至2016年,市每年举办规模不低于300人的足球专项培训班。各区、县级市政府和相关学校,要切实解决校园足球师资不足问题,鼓励学校优先录用足球教师;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承担校园足球课余训练、球队教练、比赛裁判和赛事组织等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