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大深圳校区招生今年启动,将建3所附属医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5 21:4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月7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后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有信心有能力把中大附属第七医院办成深圳门诊量最大、专科最全、医疗水平最高、老百姓最满意的医院”。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发言
  2015年11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在深圳光明新区建设占地5000亩的新校区。同年12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筹建获教育部批准。
  "三校区"支撑中大发展
  罗俊说,未来,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将支撑起中山大学的发展,中山大学是顶层,三校区同一个法人主体;但所设院系各自独立,比如历史系叫相同的名称但互不隶属且研究方向各有侧重。
  中大将按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完成“三个输出”,即输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输出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科学技术、输出对产业行业发展具有广泛作用的新型研发机构。三个校区具体的专业特色和设置还在研究中。
  深圳校区的功能是打造一流医科和新兴工科,集聚、培养和输出理工科创新人才和医学医疗人才。新兴工科具体内容还在谋划中,或将结合深圳的城市特色设置电子、通信、智能制造、互联网+等专业。在深圳市和光明新区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的协商和推进非常顺利。
 招生工作今年启动
  罗俊介绍,深圳校区的教师和附属医院医务人员全部属于独立新招,工作和家庭都落在深圳。
  广州校区的名师、名医参与指导。招聘消息发出后短短一周,校方就收到了4000多份简历,非常火爆。三校区的招生均参加全国高考、研究生统考,同一个招生代码,同一条分数线,同样的学位授予标准,本科生招生名额不增加,保证生源质量。
  深圳校区的招生工作今年就启动,主要为医科,学生先在广州就读,若校区建设能确保计划进度将于2018年全部迁入深圳校区,并从2018年起增加更多的学院直接在深圳招生。
  深圳校区的学生数量会逐步扩大,5年内完成一半规模,2025年最终达到1万名本科生、1万名研究生,甚至研究生数量、比例还将适当增加。
  建设附属医院
  除了校区,深圳市政府和中山大学还将合作在深建设三所高水平的附属医院。罗俊透露,位于光明新区的附属第七医院将于2017年6月投入使用,规划4000张床位,一期设置床位800张。
▲附属第七医院规划图
  除了满足当地百姓医疗健康需求之外,还要在很大程度上作为教学医院承担深圳校区医科人才培养的作用。
  深圳市委市政府给该院的交通做了较好的配套,地铁站连通门诊大厅。儿科等专业将适当提高医务人员待遇。附属八院、九院的选址还在规划中。
  罗俊说,广东提出建成“医疗强省”,深圳提出率先建成“医疗强市”。附属七院由中山大学直接领导开展工作,基于良好的文化传承和一流的医疗水平,相信效果会很快显现,成为高水平的医疗中心。
  链接
  中山大学将与深圳市政府共建深圳校区,形成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发展格局。深圳校区以医科和工科为主要办学特色,同时具备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及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选址于深圳市光明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5000亩,预计2018年9月投入使用。从今年开始,深圳校区将有部分学院开始招收少量学生。先期招收的学生将在广州校区培养,2018年以后迁至深圳校区就读。
  深圳校区将面向全球招聘优秀教师,探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境内外统一培养教育模式。其招生录取分数线和学位授予标准与广州校区一致。深圳校区计划容纳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其中包括本科生1.2万人左右,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000到1万人。
  据悉,中山大学还将与深圳市合作,在深圳建设三所中山大学附属医院
3月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团会议的第一阶段,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校长罗俊以《 发挥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 为题作了发言。(节选如下)
(一)全面推进“三校区”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对于广州校区的学科布局,在保持文理医传统优势的同时,围绕“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应用、芯片技术和材料科学等重点领域,整合优化广州校区现有理工科学科布局;在珠海校区,我们明确以服务国家南海战略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为目标,以建设涵盖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工程和海洋人文社科的完整齐全的“海洋学科群”为重心,将珠海校区建设成为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完整、具有一流办学水平的校区;此外,在省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教育部批准,我们与深圳市共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努力打造一流医科和新型工科,集聚、培养和输出理工科创新人才和和社会急需医学医疗人才。学校将按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在不增加本科生招生名额的前提下,加强三个校区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努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

(二)启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启动了以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在珠海校区启动“天琴计划”,重点开展引力波探测研究,力争取得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并助力广东高端制造和精密仪器制造等产业发展;二是在广州校区启动精准医学平台建设。目标是利用中山大学多家附属医院和广州现有医疗优势,全面提高疾病的精准预防和治疗水平,支撑广东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和医药产业,并希望经过长期努力在广东建成世界一流的精准医学科学中心;三是微电子实验平台。目标是希望解决规模化集成芯片设计等核心问题,支撑国家的电子与信息产业;四是数值湍流实验平台。目标是希望利用:“天河二号”超算平台,解决湍流数值模拟的重大科技问题,为高端装备研制尤其是大飞机、高铁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南海实验室。目标是聚焦围绕南海,攻克一系列重大海洋科学和技术问题,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以上平台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三)推动“中大国际创新谷”建设,积聚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学校与广州市共同谋划,依托中山大学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在校园周边建设“中大国际创新谷”,积聚高端的创新创业资源,探索开展创新创业的新模式,打造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创新谷”的建设已经纳入广州市“十三五”规划,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最后,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国家在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时,应主要依托高水平大学,培育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大学具有学科齐全完整、便于多学科高水平交叉融合的学科优势,具有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优势,具有源头创新的基础研究优势,能够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全链条过程中起到关键引领作用,能够有效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术前沿、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持续不断地开展研究,实现重大的科技创新。例如,中山大学提出依托大学筹建南海国家实验室,就是希望利用高校的多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并联合科研院所一起协同推进对南海的全方位研究。二是应依托高水平大学打造服务创新驱动、引领创新驱动的“创新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高水平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而且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学术重镇。同时,高水平大学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地,是科技创新机构的聚集地。因此,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的人才、成果和平台优势,在高水平大学周边打造“创新谷”,一定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更有效实施。
来源| 综合深圳商报和中山大学官微
编辑:付平

(深圳教育通,深圳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最认可的权威新媒体平台,通名校、通媒体、通密卷)
"深圳教育通"的文章都基本是小通君原创,欢迎转发,谢绝转载。如迫切需
要转载,请先和我们沟通获得授权,并附上小通君的二维码以及微信号jiaoyutong168,否则小通君追你到天涯海角,你懂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