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文化保育 |渐失“咸鱼味”的西营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5 09:3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香港岛西区的一个传统小区,西营盘的历史价值与香港的开端口及文化发展颇有渊源。港人餐桌盛行的咸鱼等海味,让繁荣于海产买卖的西营盘充满了“咸鱼味”般的人情之感。而西营盘的教堂、学校、古建筑也见证了香港人文发展的演进。如今,在“商业化”、“市区重建”的发展主义政策下,颇具历史意味的西营盘,似乎渐渐失去了旧香港的“咸鱼味”、街坊情,而背后的文化保育命题,显得更为尖锐和突出。

香港高街麻风病院

用文化保育留住旧小区
香港岛早期的开埠历程与西营盘密切相关。由于依山靠海,西营盘成为了交通便捷的贸易港口区,不同职业的人流聚集在西营盘,形成了多元的小区文化风貌。如今,临街而立的海味铺头则表明,海产品交易依然是西营盘的一大特色。食用咸鱼,既是香港人曾经的生活习惯,也是西营盘小区意义的历史符号。香港粤语中的“咸鱼栏”(买卖咸鱼的区域)一词,几乎能与西营盘划上等号。

此外,西营盘亦是一个融汇香港历史、展现华洋杂处样貌的旧式大众生活区。在这个独特的小区中,能够看到颇具历史意义的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旧址;亦有不少代表西方文化的教堂及教会学校(如圣保罗书院、圣安多尼堂等);也可以寻找到延续多年的海产贸易海鲜商铺;更有传统的港式茶餐厅和高级西餐厅并存于街道。此区域中的不少建筑,也是香港的法定古迹。

但随着港府市区重建的步伐加快以及港铁西营盘站的通车,这个颇能体现旧香港面貌的小区正发生一点一点的变化。因为难以承受发展带来的租金上升,不少海味店铺、旧式平民工业、港式茶餐厅渐渐消失;颇具街坊人情味的港式老旧唐楼也被一座座高耸入云的新式私人住宅所取代。

面对小区出现的急剧变化,香港的一间文化保育团体—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CACHe)希望以艺术互动和利民生活的主题构思,营造出西营盘的旧式街坊人情味,唤起民众对西营盘小区保育议题的关注。在这场名为《西营盘利民生活展》的小区文化活动中,有的艺术家用纸箱做成渔船模型并拖入街道,希望唤起民众对西营盘历史的关注:有设计师以哈密瓜搭配咸鱼食用的装置表达对“咸鱼栏”概念的历史想象;也有参展人以街坊酿酒的形式去呼唤传统小区的情感认同。这些创意,都是为了留住旧小区的景象和历史。

策划这场保育展览活动的CACHe项目经理梁梓豪认为,西营盘小区风貌与文化面临的最大危机,乃是旧的街坊和商铺无法继续留在小区中,这是包括“强拍”政策(香港官方为推动市区重建而实施的高龄楼宇强制售卖规则)在内的诸多因素造成的。而CACHe的传讯经理黄凯欣对笔者表示,她本人在西营盘工作了两年时间,已强烈感受到这两年中西营盘小区风貌的巨大改变。

西营盘未来只能是一个地名吗?

当旅者的目光再回到西营盘时,有澳门人会说,走在西营盘的街道中,感受很类似于澳门的旧城区:街道不是很宽;两侧是旧式建筑;路面不时有私家车经过。可是,与澳门政府不轻易改变旧市区面貌的做法不同,虽然面对保育团体的强大压力,港府推动市区重建、旧城改造的力度却可谓“大刀阔斧”。如今,漫步在西营盘的第三街、高街,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建筑工程中的机器轰鸣之声,将一个又一个“现代化的成就”带入到了传统的旧小区中。在主张“诀别昔日、发展优先”的人士眼中,这些是“引以为傲”的“成就”。相比之下,西营盘那些老旧唐楼建筑,则显得孤寂而苍凉。

相较于过去,西营盘确实已经消失了不少海味商铺、五金水电铺、糖水铺(即广式甜品店)。西营盘的确正在变化中。未来的西营盘,会否如现在的旺角一般,出现遍地药房、金铺、化妆品商铺?这一点,无人可知。但小区风貌的改变,乃是一种生活情怀的变奏。若少却了提供肠粉、鱼蛋、烧卖的港式小食店,在不少香港人看来,委实是少了一分“家”的感觉。所以,在笔者看来,CACHe所举办的“利民生活展”,其实便是让“街坊”与“家”的感觉能在变化的小区中更加浓烈。
但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是:失去了“咸鱼味”的西营盘,还是西营盘吗?未来,西营盘真的只能是一个地名吗?—未来,或许它只是香港地铁的一个站名而已:或许,它是职场人士来去匆匆的一个地理符号;或许,它是游客路人甲走过的一个中途站;说得再淡漠些,它也可能只是地铁广播中的一个声音而已。当这种疑问向深处延展时,亦会疑惑“没有了粤剧、栋笃笑、电车、骑楼的香港,还是香港吗?”当人与小区、人与城市的关系,不再是依靠人对土地的情感来维系,而是依靠金钱物质财富来衡量时,一切或许只是一个空壳而已。因此笔者认为,香港政府必须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香港人需要的小区文化,究竟是商业化的景点外观,还是延续小区人文与情感的生活内涵;香港的市区重建,究竟是地产化的市场运作,还是维系街坊与小区风貌的非牟利营造?


故此1月6-7日我们将组织香港华人旧貌考察,了解华人生态。


香港开埠初期,闽粤沿海大批华人为谋生计涌入香港充当劳工或做小贩。稍后,一些稍有资产者也移居香港经商,逐渐形成了庞大的香港华人社会。然而,在以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为主的直辖殖民地制度下,港英政府对移港华人的福利服务几近于零。于是组织一个惠及全港华人的慈善福利机构成为香港华人社会的逼切需要。1872年,经香港华商的努力,在“广福义祠”的基础上正式建成东华医院。 早期的东华医院领袖们均是香港华人中的殷商富贾或社会名流,他们能与港英政府沟通信息,也和内地官方保持着联系。因此,无形中成为了香港华人社会的领袖,他们所主持的东华医院自然地也就成为香港华人社会的权力中心和咨询机构,在早期香港华人社会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随后前往油麻地,藉此探讨生活和活动在该场域内的当地华人如何诠释、建构属于场域内人、事、物三者之间的生态依存关系,及地下秩序对底层民众的深层影响。

时间:2018年1月6-7日星期六日

第1天 13:30-18:30 (8:00广州客村地铁站C出口出发)
路线:西约方便所(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东华医院-天平山街-摩罗上街-文武庙-医学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

第2天 10:00-16:00
(16:00-18:00自由活动)
(18:15太子地铁站D出口回程广州)
路线:油麻地果栏-旧戏院(及红砖屋)-砵兰街-海旁旧码头-油麻地警署-天后庙

考察导师

邓家宙博士,香港史学会总监,兼任大专讲师,新城电台嘉宾主持。专志香港史、佛教史、民国史及碑石研究。
每月均主办及带领香港(也有国内及台湾各地)之文化导赏活动,及主持各式专题讲座,包括香港史、中国文化、文化导赏等。
著作有《二十世纪之香港佛教》、《香港华籍名人墓铭集(港岛篇)》、《香港佛教碑铭汇释一(港岛、九龙及大屿山)》等。
另主编《文物史迹中的香港史》、《香港史地》(1-5卷)、《香港历史探究》、《香港历史探究二:东部历史篇》及学术讲文多篇。

费用:1100元/人
羊城读书会VIP会员:1000元/人
1、活动考察费
2、港澳旅游意外保险一份(最高险额10万)
3、广九直通巴士(广州客村地铁站 往返 香港太子)
4、 翠雅山房双人房(住2人)
5、策划组织服务费

注意:
1、本次活动费用不包括在香港的交通费、餐费、其它费用,敬请自理。
2、报名兼交纳费用后,在12月20日之后恕不可取消行程
3、在12月20日之后报名,房价浮动,我方给予250元,余下房价自行补钱。
4、携带有效的港澳通行证 (个人旅游)
5、可以从其它地区出发在香港集合

报名方式
1、添加QQ微信:1487223824 (备注:香港考察 )
2、付款方式:微信或支付宝mwisk@sina.com
3、通知报名成功
4、拉入活动微群,遇上志同道合者,日后彼此探讨学术、彼此扶持事业


1月6-7日活动| 香港华人旧貌考察,(还有少量位)
(点击阅读原文)

主办
羊城读书会

承办
广州锦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锦时夜行
新浪微博:@羊城读书会 @錦時夜行
QQ微信:1487223824

      羊城读书会,成立于2010年10月26日,致力于发扬学术在民间之风气,让大家在忙碌的都市中过上诗意而圣洁的精神生活。
(编辑:读书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