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高考作文素材第九期内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16 10:0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投稿/合作/辅导
QQ:279050246



铭记历史,向抗战中牺牲的军民致敬


“我要多活几年,替他们多看看祖国的强盛。”“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之际,103岁的抗战老兵孙庭江在接受采访时戴上了抗战胜利纪念章,他说,“这份荣誉不是我自己的,是我那些倒在战场上的战友的”。(8月15日《人民日报》)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当中华民族面临“日本侵略战争”的生死存亡之际,是他们矢志不渝、敢于担当的爱国情怀,是他们视死如归、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他们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理想信念,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得以诠释,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义得以传承。
有一种“精神”永不过时,有一种“力量”传承千古。勋章无言,精神不朽。抗战胜利,不仅是河山光复,更是民族重塑。心中装着劳苦大众,坚定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用宽广的胸怀,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华夏儿女一路走来,用坚强的臂膀、铁一般的意志,保家卫国、守土有责,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沧桑几度,风雨如磐,几经奋斗,才有了今日之中国。战争残酷,和平无价。我们今天可以信步走进抗战纪念馆,缅怀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先烈,可以动动鼠标就点开网站,播放那用鲜血写就的抗日歌曲,都因为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安定与和平。不忘中国人民在东方主战场的浴血奋战,不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艰危时刻的砥柱中流,更不能忘用青春和鲜血击败了侵略者、夺取抗战胜利的前辈。无论你在何处,让我们一起向牺牲的中国军民致哀致敬。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不忘本来,开辟未来。任岁月变迁、斗转星移,和平年代的我们,对于那段水深火热的峥嵘岁月,那段被外来之敌侵略的历史,我们永远无法忘却,也不该忘却。

医学博士岗前培训去游乐场当“服务员”,你怎么看?


新入职医学博士岗前培训,竟然是去游乐场当“服务员”?近日,有网友在医学论坛“丁香园”上爆料称,三甲医院番禺区中心医院今年新入职医护人员,其中不少博士、硕士,被“下放”到番禺某旅游园区内“讲解动物”“扫地倒垃圾”“端盘子”。(8月14日《广州日报》)
主要观点如下:
正方:游乐场服务员必须保持谦卑和谨慎,方能让游客感到满意,这种服务意识正是医护人员所缺乏的,通过岗位体验,有利于新入职医护人员尽快找准自身定位,把患者当成服务对象。
陆晨:从新闻中看到的只有噱头,去医院培训实习难道就不能锻炼谦卑和谨慎的服务意识?医院护理护工等岗位,都极其需要耐心。从医院基层开始体验,显然更符合医护人员的岗位特点,既能锻炼服务能力,又能更高效的熟悉医院工作流程,岂不是更容易在培训中收获“实践出真知”的效果?
姜文来:医生与游乐场服务员都属于服务行业,都要有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这个理是通的。医学博士去游乐场当服务员,虽然与其学习的医学看上去有点“八竿子打不着”,但将顾客当成亲人来看待,正是培养其服务意识,这正是医学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功,体现了医院安排的“良苦用心”。
田小典:从小事做起,了解动物,练就的是对生命的热爱,而最终赢得的,将是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一颗赤诚之心。这是当下社会,对医学工作者亟需培养的品质。社会更应该用一颗包容之心来探视医学博士、硕士放下身段的举动,而不是去揣度这些博士、硕士们是缺乏前途的无路可走。
楚彧:既为“体验式培训”,也就和日常中惯有的“军训”一样,一般时间都不会太长,目的无非也是让参与者在体验中感受,并从中受益。乍一看去,让博士、硕士到旅游景区“讲解动物”“扫地倒垃圾”“端盘子”的确狠扎眼球,但细一琢磨,此般“体验式培训”并不完全等同于全部岗前培训,有什么不可以接受呢?
反方:游乐场服务员与医护人员的岗位特点存在很大差别,在技能上,学“端盘子”对当医生不会有什么帮助。
李兆清:医护人员岗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应该与专业有关。显然,医学博士岗前培训去游乐场当“服务员”,与医护人员的专业相差很远。尽管有人说,这样能培养医学博士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怎么看这么做都有点像对医学博士的羞辱。
罗彬茹:无论医院岗前培训的目的是什么,这都多了一丝荒诞。医院的岗前培训可以选择让新职人员了解医院的历史,相关合作医院,跨科室学习等,而不是去游乐园当服务员。提高责任心责任感,医院应该选择更合适的方式,不能流于形式。
严奇:去动物园当服务员就一定能提高服务意识吗?若是医护人员带着怨气当服务员,以后也不能否定会带着怨气服务病人。说到底,当服务员与提升服务意识,并不是必然关系,认为当的好动物园管理员就当的好医护人员,还是太想当然了。

医学博士岗前培训“端盘子”很接地气


新入职医学博士岗前培训,竟然是去游乐场当“服务员”?近日,有网友在医学论坛“丁香园”上报料称,三甲医院广州番禺区中心医院今年新入职医护人员,其中不少博士、硕士,被“下放”到番禺某旅游园区内“讲解动物”“扫地倒垃圾”“端盘子”。(8月14日《广州日报》)
对新入职的医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按理说应该与医药、护理或手术操作有关,而广州这家三甲医院的岗前培训竟另辟蹊径,让他们到游乐园当服务员学“端盘子”“扫地倒垃圾”,与医护人员的岗位特点有较大的差别,让许多网友感到很不理解。笔者认为,这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岗前培训,却是一次很接地气的培训,能锻炼新上岗的医护人员如何面对普通患者,增强服务意识,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拿手术刀”大有裨益。
如今,各大企事业单位对新入职的员工,一般都要进行一定期限的岗位培训,有的选择军训,锻炼员工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的选择和岗位有关的业务和安全知识培训等。那么,广州这家三甲医院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另类岗前培训呢?医院方面表示,一方面,该游乐园每年接待四五千万的游客,接待如此大的客流量且能够一直维持不变的服务水准,里面的人流管理、服务标准、设施维护等,一定有值得医院学习的地方。另一方面,面对当下与日俱增的就医需求,必须拥有应变能力,对不同的人群和密集人流环境有管理能力。看来,这家医院选择这样的岗前培训方式,的确是用心良苦。
其实,这样的岗前培训,在一部分新入职医护人员的心中,肯定会有不小的抵触情绪。他们中有不少博士和硕士,平时心高气傲,让他们去做一名游乐园普通的服务员,在情感上或许一时难以接受。然而,正是这样接地气的岗前培训,让他们学会俯下身子与人沟通,学会如何为普通民众做好服务,能真正体验到基层服务工作的酸甜苦辣,也大大增强了个人的抗压性和韧性。
医院同样是服务行业,每天要面对许许多多不同的患者,只有和患者很好地交流,准确了解患者的病痛,才能对症下药,有效救治和减轻患者的病情。这样的岗前培训方式,既培养了医护人员与人交流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主动服务的意识,必将促使他们在上岗后能体恤广大患者,进一步提高诊疗服务质量。
岗前培训不是走过场,与毫无新意的军事化训练和业务知识培训相比,这家三甲医院打破常规接地气的培训方式值得借鉴和学习。特别是一些服务行业,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下基层”,能更好地了解普通民众的疾苦,他们在今后的服务工作中就能设身处地为民众着想。但愿这样的岗前培训多一些。

博士变服务员,培训岂是任人揉捏的面团


近日,有网友在医学论坛“丁香园”上爆料称,三甲医院番禺区中心医院今年新入职医护人员中,不少博士、硕士,被下放到番禺某旅游园区内,从事“讲解动物”“扫地倒垃圾”“端盘子”等工作。相关医院称这是进行体验式培训。此事一经爆料,引发了舆论的争议(8月14日 央广网)
“体验式培训” “从基层做起”等具有回炉重塑色彩的工作内容,几乎是所有用人单位对刚进新人的角色设定。诚然,新人刚到一个单位,都需要有一个了解适应的过程,一些正规的单位还会组织统一的岗前培训,这本无可厚非。但由于入职培训不是义务教育,没有权威的教学大纲。加之社会行业千差万别,这就使很多地方的入职培训变形走样,成了万能的箩筐。于是乎,各种脑洞大开的培训方式纷纷闪亮登场。比如这次让医学博士硕士们去倒垃圾、端盘子。
对此,院方声称是为了培养准医生们的“抗压性和耐性”,并“增强服务意识”。事实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绝大多数职业都需要从业者具有“抗压性和耐性”,并“增强服务意识”。照此逻辑,是不是所有行业的入职新人都要从服务员、保洁员、打杂人员等基层做起?是不是经过了这样的基层历练,就能全方位培养新人所需要的各种职业素养?此外,科学研究还需要团队合作意识,是不是科学家们还要体验一把直销人员的生活?教师需要有对学生的爱心,是不是人民教师也要过一把当月嫂、保姆的瘾?
种种随心所欲的奇葩体验,将入职培训当成任意揉捏的面团,既是对新人的不负责,又是对人力资源等人财物的浪费。往小处讲,是没有搞清楚岗前培训的本质和目的。岗前培训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熟悉工作流程、清晰角色定位,进而获得职业认同。而让医学博士做服务员,除了荒废一个月的业务知识学习,获得一些虚无缥缈的“服务意识、抗压抗耐性”,对将来的医务工作没有任何帮助;往大处讲,院方显然是自我认知模糊,将医生与其他社会职业混为一谈,没有看到医疗工作者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医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稀缺的社会资源。之所以稀缺,是因为培养医生的时间周期长、花费成本巨大,准入门槛高,又需要不断地充电和给养。对于这种稀缺性的资源,如何高效合理利用,就成了关键。而合理利用的前提,就必须保证他们的每一分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刀刃上,用在患者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时间精力荒废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做到这点,就必须对医护资源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比起莫名其妙的培训式体验,将服务态度和意识用考核指标形式量化,并与收入水平相挂钩,应是督促医生改进服务的更有效方式;而要让医生体验基层艰苦,比起毫不沾边的旅游园区,明确规定医生去社区、去农村的基层服务年限,让他们体验农村和偏远社区的医疗条件如何艰苦,更能唤起对弱势群体和农民们的同情心。
所以,医学博士变服务员的培训闹剧最好就此打住。其实不管哪行哪业的岗前培训,都建议少些盲目扭曲,多些科学理性。


带4岁女儿沙漠徒步的教育是揠苗助长


近日,主持人乐嘉带4岁女儿参加沙漠76公里徒步的新闻,在社交网络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乐嘉微博称,他参加的是一个“爸爸带我去沙漠”的活动,该活动要求团员在4天的时间里,走完甘肃张掖高台县的76公里沙漠,平均每天要走近20公里。“我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明白,作为一个女孩,她这一生必须学会独立和坚持。”乐嘉这样解释带女儿参加沙漠徒步的原因。对于乐嘉教育女儿的方式,网友褒贬不一。(8月11日 澎湃新闻网)
在家长们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成为“潮流”的当下,乐嘉却“特立独行”,带女儿去参加沙漠徒步,以此来让女儿学会独立和坚持,我认为这种想法是值得肯定的。然而,4天76公里的行程,对一个4岁女孩来说,恐怕多多少少还是超出了能够承受的范围。
更不能忽视的是,整个徒步活动都是在沙漠中进行。沙漠缺水干旱,昼夜温差大,蚊虫肆虐,环境可谓十分恶劣,一旦安全措施不到位,就会面临中暑以及其他的危险。据悉,乐嘉的女儿是全团年龄最小的成员,这就意味着,沙漠环境对她来说远比成年人更加危险。如果说这些看得见的危险还可以得到有效防御的话,那些看不见的危险或许才是更应该担忧的。我们知道,每天的运动应该适量,如果长时间或者猛然进行超负荷运动的话,对身体将会产生不小的伤害。乐嘉的女儿毕竟才4岁,身体各项机能还很脆弱,如果强行逼迫自己4天徒步76公里,对骨骼发育恐怕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况且,每天需要徒步约20公里,睡眠时间势必难以保证。沙漠环境的恶劣以及身心的疲惫,可想而知,对她来说是多么大的煎熬。
虽然乐嘉口口声声保证沙漠徒步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但他的职业毕竟是主持人,而非相关领域的专家。“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外行人,他可能只是觉得“4天徒步76公里”对自己的女儿学会独立和坚持有一定的作用,却并没有考虑该活动对她来说是否合适,以及有着怎样的风险。的确,乐嘉的女儿最终坚持到了终点,值得称赞,然而这对她学会独立和坚持真的有作用吗?对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恐怕要比她学到的东西更多吧?在没有进行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训练的前提下,就贸然让孩子参加如此艰难的活动,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她考虑过吗?
孩子确实需要学会独立,也确实需要学会坚持,然而这些珍贵的品质是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而非一朝一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切不可违背客观规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带4岁女儿沙漠徒步76公里”的教育,实在无异于揠苗助长,是一个太过急切的家长一厢情愿的不理智行为。

“寒门难出贵子”是个含混的命题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的舆论场上,不时见到有所谓“寒门难出贵子”的话题。然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学项目“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高校内部社群权力的作用机理及引导机制研究”课题组,在2016年1月~2017年3月对中国若干地区以985、211高校为代表的全国重点大学生源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来自中低收入阶层的子女至少占重点大学全部生源的60%以上。
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舆论场上有关“寒门难出贵子”的叙事模式,以至于此话题一出现,便囫囵吞枣地将这一命题的前提、条件与结论全盘接纳。事实上,倘若细细咀嚼这一命题,未必就能简洁明快地成立。
事实上,就以文中所引的课题组信息也可看出,情绪化的表达、社会平等的焦虑所推导出的“寒门难出贵子”,也需要数据的校正。从数据能看出,重点大学的门槛,并不如想象般高耸。
并且对“寒门”这一概念,也需要在整体的时代背景中确定,一些新闻,诸如“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35%”“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14年的4.2%”“2016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等等,无不可作为思考这一命题的注脚。所谓“寒门难出贵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社会整体阶层上行的伴生现象,回首改革开放近40年,不可否认的是,“寒门”的绝对数量也本身也处在递减的趋势中。
但“寒门难出贵子”这一命题的出现也是值得正视的,教育资源集中在某种程度上的存在,引发了社会的焦虑情绪。人们对社会公平的敏感,也使得“寒门难出贵子”这种极端化命题得到乘数效应的扩散传播。这也是“2015年教育部‘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计划招生5万人”“清华大学2015年‘自强计划’学生近80人”“人民大学预计录取‘圆梦计划’学生80人”“北京大学将继续扩大‘筑梦计划’的招生专业”等措施的意义所在,通过社会机制性的补救,实现教育的结果性公平。
因此,我们今天对“寒门难出贵子”需要更精准的测量,而非仅仅是混杂着焦虑情绪的舆论站位。这一命题的含混之处在于,忽略了社会整体水位的变迁,忽视了命题的前提已然不同,而对结果的把握也就未必准确了。
不可否认当前舆论对社会流动性有着非同寻常的关注。但仅仅就将“寒门”与“精英”作为相对概念捻出,形成情绪上的对立,则未免对社会形态的思索过于粗线条了。理想的社会结构是纺锤形,通过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容,将大多数人囊括其中。“寒门”只是一个并不人数显著的群体,并能得到社会性的救助。理想的社会流动形态,是循着“天道酬勤”的主流价值,多数人能逐步随着人均收入增长曲线逐步改善生活。如果仅仅从个例出发,在“某校录取学生农村生源比例”“高考状元家庭状况调查”等小范围内作解读,恐怕会推导出符合情绪需要却又未必真切的结论。
“寒门难出贵子”所传达的情绪,需要认真对待;而这一命题的含混之处,更需要数据的集纳与理性的思辨,方才能够辨析清楚,并最终厘清社会改善的方向。


有“较真儿”的人,才会有社会的全面进步


近几年,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动车组列车的白色身影已经横跨大江南北、纵横祖国东西,舒适无烟的车厢环境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佳的体验。通过高速铁路出行的旅客不断增加,但通过普速列车出行的人们依旧占有很大比例,那么,有多少人关注过普速列车的吸烟问题呢?
今天(8月16日),有媒体报道对普速列车禁烟第一案进行了报道。因为在从北京前往天津、由哈尔滨市铁路局运营的K1301次列车上闻到了刺鼻烟味,也没有工作人员对抽烟者进行劝阻。大学生李晶(化名)于是将哈尔滨市铁路局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哈尔滨市铁路局赔偿其购票款102.5元,取消有关站台及该趟列车内的吸烟区、拆除烟具,并禁止在上述区域吸烟,同时赔偿精神损失费人民币1元等。目前,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已受理此案,该案将于近期开庭。
有“较真儿”的人,才会有社会的全面进步
赔偿车票款、要求列车禁烟、赔偿精神损失费1元……显然,这又是一起带有公益诉讼性质的案件。此前,也有一些诸如视障人士无法在网上购买火车票、上海女童因指定学校偏远状告教育局等因不合理的规则设置而导致个人权利受侵犯,而要求索赔精神损失费1元的案件。这些诉讼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自身的遭遇来让有关部门、规则制定者改变一些已经存在已久、但公众“习以为常”的不合理现象,以期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有过搭乘普速列车,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绿皮车”“红皮车”“蓝皮车”的旅客,大都有过在车厢连接处或靠近连接处座位闻到烟味的经历。现实中,对于这一常见现象,确实鲜有人提出的意见,列车乘务员通常也要求吸烟者前往车厢连接处,并设置烟灰缸等设施。而2014年1月1日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也仅仅禁止“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或者在其他列车的禁烟区域吸烟”。也就是说,这似乎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事情。
虽说法无禁止即可为,但约定俗成不能成为规则,也不能成为吸烟者可以在车厢连接处吸烟的合理理由。因此,大学生李晶对普速列车可否吸烟的“较真儿”,其实是一种社会正义。
吸烟的危害众说周知,而禁烟已经不单单是从健康角度出发的一种行为,它已经涉及到了重塑公共场合的人己关系和社交礼仪。但不得不说,近几年来,社会控烟鲜有成效。中国加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已近11个年头,11年来,政府虽舍得投入,公众也大力支持中国控烟,但进步有限,成效甚微。在上百个国家吸烟率下降的时候,中国的吸烟总人口、烟草消费却不降反增,国家层面的控烟条例仍未出台。也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加快推进全国层面的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势在必行,也十分重要。
但,在《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还未落地,多数省份还未立法禁止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背景下,大学生李晶的这种“较真儿”就值得夸赞和推广了,因为严峻的禁烟形势,需要如李晶这样的这种人人逼视的氛围。只有让全民意识到吸烟危害、二手烟伤害,人人“较真儿”地关心和督促社会不合理现象改变,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不妨以此次诉讼要求普速列车全面禁烟为契机,重新讨论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老外长城刻字不是你乱涂乱画的理由


看到别人存在问题,为自己找理由,甚至随波逐流、放纵自己,是不可取的。真正的可行态度,是以此为镜,检省言行,解决自身的问题,或者防止出现类似问题。
近日,一组名为“八达岭长城遭刻字,有大量英文”的照片,在微博上流传,并引发网友热议。八达岭景区回应称,目前景区拥有自己的执勤队伍,文管科人员也会每天上城巡视,监督并制止游客乱涂乱画。(中新网8月16日)
看完这则新闻,就怕生出两种想法:一是原来老外也喜欢刻字留名;二是老外竟然也不文明,没必要再把枪口对内,发出“亲者痛”的谴责。第一种想法很正常,生出第二种想法,则不可取。
旅游不文明话题,在舆论场上高热不退。一方面表现为我们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好,出现了很多不文明问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对自身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要求。
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也不只国人独有,外国游客来到中国也时常“手抽”。长城遭刻字被曝光已不是新鲜事,北京的慕田峪长城、八达岭长城等都是“受害者”,其中不乏外籍游客,一些英文甚至被刻在长城入口处最显眼的地方。去年,一位NBA球员在长城刻字事件,就曾引起轩然大波。
由此不难看到,旅游不文明现象具有普遍性,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当一种现象,呈现普遍性时,往往对应着一些“集体无意识”,也注定了其改变和提升,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想想这些年来,我们对旅游不文明发出了多少呼吁,有关方面制定了多少措施,方方面面作出了多少努力,但不文明行为依然存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看到别人存在问题,为自己找理由,甚至随波逐流、放纵自己,是不可取的。真正的可行态度,是以此为镜,检省言行,解决自身的问题,或者防止出现类似问题。同样,针对老外在长城上刻字,不是去嘲笑别人,不是去放任自己,而是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存在类似的问题。
随着国门打开,我们已经习惯于“与世界接轨”。接轨的过程,主要是学人所长,并非不问青红皂白,全盘接受。决定一件事能不能做,有时并不是别人有没有做,而是从价值判断上讲,到底能不能做。拿旅游文明来说,有一些不文明行为,国外可能也存在,甚至司空见惯,并不代表我们也要去做。
“反求诸己”,才是面对老外长城刻字的正确态度。

海绵城市如何巧做生态大文章

我们在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水的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海绵城市的提出,为解决水的问题提供了可操作路径。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就是要统筹解决内涝、城市面源污染、合流制溢流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就要注重巧做生态大文章,实现更多的效益。
第一,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发展理念的转变。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是城市发展的模式,从水出发,但不是就水论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水泥街道的建成,我们的城市似乎变得越来越“硬”,不会呼吸了。虽然有绿地,但绿地大多是隔开的,虽然好看,但并不一定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城市的建设者和城市管理者一定要有生态的理念。这可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最大效益。
第二,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污染物有一定降解作用。城市越来越大,有些问题,一般性的工程解决不了,比如说城市的面源水污染和初期雨水污染,不能把这些污水都排到污水厂去,这样工程很大,效果也不一定好。城市的水体要保持长期稳定改善是艰巨的工作,必须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如果没有海绵城市的支撑,仅靠排污工程,即使当年能够实现“不黑不臭”,也保持不了,因为城市治理水污染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不能仅仅靠一两项工程项目解决。所以,海绵城市的效益是综合效益,最终是城市的整体效益。
第三,海绵城市的建设,具有一般性的经济效益。我们很长时间绿化都强调的是高档绿化,草皮不是自己长的,都是贴上去的,这本身都不是生态的作用。海绵城市也要做绿化,不过绿化方式要改一改,可能做很自然的绿化,用更生态的方式而不是更美观的方式。从这个角度看,海绵城市反而是省钱的,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有人可能没有听说过海绵城市,有人却认为海绵城市无所不能,夸大了海绵城市在防洪排涝方面的作用,以至于一下大暴雨,就会有人诟病海绵城市没有用。其实,海绵城市建设仅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众多方法之一,况且一个城市排水问题的复杂性远非一个工程就可以解决,看待这些问题需要客观。
当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比如,建设中不仅与黑臭水体治理结合,还要和城市内涝治理相结合。不要为了做海绵城市而做,应该跨学科交流,需要园林、水利、气象水文、市政部门等广泛参与。

莫让“人机关系”取代了人际关系

新技术本身并没有错,最终的结果是对是错,关键还是看掌握这个技术的人怎么想、怎么做、怎么去习惯它。
根据工信部统计,我国个人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连月攀升。今年6月,人均移动互联网流量达1591M,同比增长125%。如果加上wifi,这个数字将再翻几番。中国联通统计,7月“人均月耗流量榜”头四位为快手、微信、哔哩哔哩动画和网易云音乐。一家德国研究公司统计,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每天玩手机3小时,“沉迷度”在全球排名第二。
智能手机火了,手机上网火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似乎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新华社报道手机流量新闻的标题是疑问句:是“获”还是“惑”?表达出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带来的爱恨交加的困顿。一方面,人们通过手机上网可以得到极大的生活便利,包括购物、求职、买房租房、导航、订餐、娱乐、学习外语甚至可以工作赚钱;另一方面,大量应用的开发与诞生还带来了创业和就业的繁荣,促进了经济发展。然而,它的“负面影响”似乎也不可忽视:人与人的关系变了,很多人似乎和手机更“亲”,忽视了与家人或朋友的日常交流……
其实,新事物的发展都是分两面的。它肯定能带来生活的极大便利与社会的飞速进步,当然也会有负面作用,不同的人接受之后,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就拿手机上网来说,有的人耗费流量,换来的是更聪敏、更强大、更富裕、更幸福,有的人耗费流量,换来的则是时光虚度,更加迷茫,甚至还会受骗上当。个中差别,恐怕还是和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思维方式有关。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传播着海量信息。能保持独立思考方式的人,可以从这些信息里筛选出相对真实的、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并且能由此生发出自己的观点,能够看到这些信息给自己带来的机会。这些人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身体力行,敢想敢干,善于把思考的成果变成生活中的现实。即便是使用互联网进行娱乐,也善于发现其中的机会。他们无疑是互联网世界的成功者,极好地适应了新技术带来的新世界,消耗流量,对他们来说就是有价值。而另一些人,则恰好相反,喜欢人云亦云,不会做自己的独立思考,甚至没有辨别信息真伪的习惯。有的人还喜欢把那些鸡汤文或者夸大其词的公号文章,当成正规的“知识储备”来汲取,甚至觉得看看朋友圈就能代替读书学习。这样的人,他们的主观世界往往被互联网变得支离破碎,知识体系杂乱且碎片化。消耗流量,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对人生的消耗。
新技术本身并没有错,最终的结果是对是错,关键还是看掌握这个技术的人怎么想、怎么做、怎么去习惯它。是“获”还是“惑”,最终不是取决于手机与流量,而是取决于使用它们的主人。而养成科学的、能够“获取”的思维模式,靠的是知识,靠的是读书,而不是互联网上真假难辨的信息碎片。
至于“人机关系”取代“人际关系”,其实也是取决于人。能够认识到身边亲人、朋友的重要性,重视与他们的现实交流,人才会更务实、更成熟。要相信这个世界总是有人可以适度地把握网络与现实,因为所有网络上获得的东西,都必须在现实中发挥作用,才能让人变强,让生活更美好。

善良是一种爱心接力

大学时的同寝好友来看我,一番寒暄后,我们聊起了大学生活。她告诉我,我给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我疑惑地问她原因。她说:“新生报到那天,你打扫卫生没有洗衣粉,我好心好意拿洗衣粉给你用,你不但不用,还非要自己出去买。我当时想你一定是一个特别难相处的人。”
我忙跟她解释:“我们当时并不熟,我不想占你便宜。”好友说:“我借你洗衣粉又没想要你还,只是想你当时需要,而我又刚好有,同寝互相帮助罢了。你把我的善良举动当成一种负担了。”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看事。当遇到困难,别人向你伸出援手时,你会想他为什么要帮我?我要不要接受他的帮助?我接受了他的帮助,日后要怎么偿还?其实真心想帮助你的人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他想帮你只是出于“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
同事红姐偶然间在她家附近的小区里看到一面爱心墙。墙分好多格子,格子里面放着许多别人不要的衣服、鞋帽和日用品。起初她以为是小区为了宣传走形式,有一天她下班路过,看到一对母女抱着刚从格子里取出的衣服匆匆离去的背影,她才相信爱心墙是真的能帮助人的。于是红姐把家里闲置的衣服、鞋帽等收拾出来,放进了爱心墙的格子里。过了几天,她发现衣服已经被人取走了。她刚开始还担心那些旧衣服不会有人要,看来她的担心是多余的。她说衣服被拿走,她很开心。原来善良不是一种摆设,而是一种爱心接力。
日行一善,并不是你每天帮助多少人,也不是你要倾囊捐赠多少。只要老奶奶过马路时,你刚好看到就搀一下;只要你常回家看看,因为百善孝为先。贫穷和富有不应成为衡量善良的标尺,长幼也不该作为行善的借口。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善良好似我们的影子,时刻陪伴着我们,谁会讨厌自己的影子呢?让善良的影子永远陪伴着我们,别把善良当负担。



期待“人体冷冻技术”从科幻走进现实

继科幻小说《三体》编审之一,重庆女作家杜虹接受美国人体冷冻技术之后,因罹患肺癌走向生命终点的展文莲女士决定签下遗体捐献手续,成为第二个被低温保存的中国人。不同的是,展女士是首个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8月14日《科技日报》)
人体冷冻技术是科幻世界里的常见桥段,在很多科幻小说、电影里都能见到,诸如《三体》、《太空旅客》等,都将人体冷冻技术做为关键要素,串起整个故事情节。可目前人体冷冻技术并未成熟,尚处于探索阶段,世界上采取人体冷冻技术保存躯体的人,数量也不多,且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展女士是首个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具有突破性意义,而无论未来是否成功,其选择人体冷冻都是一次冒险,乃是用自己的未来下注,并将躯体奉献给科学研究。
对于敢于突破思维局限,用自己的身体来尝试这个新技术,应给予理解与支持。科技进步需要冒险精神,要勇于面对失败,成功都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不能因目前的技术不足,就轻易放弃掉。从科技发展的历史情况看,很多技术都被科幻预言过,并在未来得以实现,人体冷冻有理论依据,也有现实技术突破,未来找到成熟稳定的方案,还是可以期待的。
人体冷冻技术的主要用途分为两项:其一是在患上绝症后,期待未来医疗科技进步,攻克现在的绝症,在未来“复活”后获得治疗,从而获得生命延长,杜虹、展女士就是如此。其二则是用于星际旅行之中,由于星际距离太远,距离地球最近的半人马星座为4.17光年,按照目前的宇航技术和人类寿命,根本无法抵达,必须提高宇宙飞船的速度、延长人类寿命,而采取人体冷冻延长寿命,适时唤醒,则是最经济、最具可行性的方案。
由于人体冷冻技术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学科,目前只是试验阶段,技术还不稳定,即便按照目前的冷冻技术保存下来,未来能否解冻“复活”,也未可知,技术风险非常大。而且,人体冷冻技术费用很高,普通家庭难以承受,除了承担一部分费用外,还会签订科研捐献协议,以获得费用减免,即便最后失败,也算是为人类科研做出一份贡献。从科研机构的立场看,人体冷冻技术亦需要志愿者,经过反复试验才能探索出成熟的方案。
目前还没有完整的低温冷冻再复活的案例,这也是很多人称“人体冷冻技术”是骗子的主因,从事人体冷冻业务的公司,则被质疑是在兜售不可能兑现的承诺。而在科技发展史上,很多超前技术都曾被称为骗子,但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逐步成为现实,最终历史会给出合理的评价。
因此,对于人体冷冻技术不要急于否定,也不要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期待人体冷冻技术方案能够成熟,并得以大规模利用,以实现人类延续生命、开展星际移民的梦想。

老字号要注入更多“时代感”

一项调查显示,85.4%的受访者会买老字号产品,87.2%的受访者信赖老字号。营销方式单一、管理理念陈旧是受访者认为老字号存在的主要问题。64.3%的受访者建议注重老字号的人才培养,58.3%的受访者建议老字号提高产品的技术创新。(见8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一些老字号尽管没有在广告市场刷“存在感”、没有花大价钱请明星代言,却依然赢得了一些消费者的青睐,这既有消费者怀旧的因素,也和老字号给消费者带来的愉悦的用户体验密不可分。
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永远不会变。“老字号”商品同老百姓有着复杂的情感关联,在物质匮乏时代,一些商品是老百姓求之不得的稀罕物,时至今日,其品牌承载着人们深沉的情感与记忆。因而,物质生活渐次丰盈后,一些人仍然热衷选择老品牌。这就使得消费者对老品牌产生一种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和情怀。
如今,消费市场面临着激烈竞争,有的老品牌没能逃过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有的则经历大浪淘沙存活下来。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老字号要想永葆消费者的认可与信赖,不能仅依靠情怀营销,而更该注重打造高性价比。毕竟,情怀营销只能奏效一次两次,如果商品不能让消费者满意,老字号“牌匾的力量”就会不断被消弭。
一个有生命力的老字号,不仅具有器物之美,也具备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一个老字号、老品牌之所以能够打动我们,除了器物本身外,还有其背后“想客户所想” 的理念以及追求完美、努力做到最好的工匠精神和手艺人情怀。
在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今天,要想焕发生机与活力,老字号还需始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注重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转变管理观念,注入更多的“时代感”。

日本有门功课始终没及格

72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72年后的8月15日,部分日本政要继续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向该神社献上祭祀费。
事实已经证明:72年过去了,笼罩在日本上空的军国主义阴云并未散去,日本右翼势力的所作所为,不能不警醒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对历史与现实保持更加清醒的认识。
对日本来说,正视历史,反思战争罪行,这是一门始终没有真正完成的功课。掩盖和篡改侵略历史,修改和平宪法,政客逢战败日必参拜靖国神社等行径,充分说明日本部分政客对于战前军国主义体制的认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理。相反,在当年冷战秩序下,日本被美国重新武装,继续充当威胁世界和平的军事基地,这是日本右翼重新掌权,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政治基础。
日本右翼势力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始终是日本可能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推手。二战结束之后,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垄断资本的野心和欲望不断膨胀,他们不满足于日本居于“经济大国”的地位,而妄想支配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又十分脆弱,国土狭窄、资源贫乏,工业用原材料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日本垄断资本迫切要求修改宪法,使日本能够重整军备,扩充军事实力,以所谓“军事大国”实力来确保“经济大国”地位。随着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日本垄断资本必然求助于重新发展军工和武力,这是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经济基础。
在掌握军工集团等日本经济命脉的同时,右翼势力更深刻地渗透到日本的教育和传媒领域,他们从教科书和舆论入手,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愚弄日本人民,这是右翼势力阴魂不散的意识形态基础。
日本右翼执迷不悟,其选择的危险道路,既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将给日本人民造成灾难,必然引起日本社会的批判与反抗。近年来,日本思想、教育和媒体界要求正视历史的呼声都表明,日本国内批判军国主义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也充分说明,日本右翼势力开历史倒车的卑劣行径不得人心。
今年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也是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72年后,如何面对战败,如何反思战争罪行,如何与战前做出有效切割,如何正视历史,这是日本必须直面的课题。
日本政要坚持“拜鬼”,开历史倒车者,终将误入歧途。在参拜问题上,中方的立场非常清楚,靖国神社供奉着对侵略战争负有直接责任的二战甲级战犯,中国坚决反对日方的错误做法。日方只有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彻底划清界限,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才真正对得起该国“和平宪法”中的“和平”二字。

让“生命至上”的人性之光永远放绽

8月8日晚,带着旅行团,他们乘坐的旅游大巴被地震逼停在神仙池路口附近,碎石如雨落下。懵了片刻,唯一的念头冒出:“生死有命,怕啥子。要一个都不少的将游客带出去!”于是,此前素不相识的两人,在这个灾难的夜晚,成为了最默契的搭档。不足千米的路程,彼时艰险遍布。饶是如此,两个团的游客一个都不少被带出危险。四川两导游7次折返塌方区救人:“谈不上伟大,只是无法忍受那绝望的眼睛。”(8月16日《华西都市报》)
面对地震灾害,难道这两位导游不知道回去寻找游客自己将面临生命危险吗?他们当然知道,但为何还要如此任性?显然是“无法忍受绝望的眼睛”让其心中的人性光辉闪烁。这“人性光辉”利己、利他、利社会、利国家和民族。有时这种“光辉”只在一刹那间显现,却比任何可见之光更耀眼、更震撼。可见,人性的光辉有多重要!如果每个人身上都闪烁着这种美丽的“人性光辉”,以“生命至上”为怀,社会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以前,对导游的评价似乎负面多,在服务上的总是“缺斤短两”。而当面临险境之时,这些导游,如李文华和张立,在地动山摇的瞬间,他们的心却与游客连在一起。“无法忍受绝望的眼睛”,那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是危难时刻的勇于担当,更是“生命至上”体现出的高尚的情怀,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其实,李文华和张立,仅是九寨沟地震后众多尽职尽责的导游中的缩影。据《中国青年报》8月16日的报道,九寨沟7.0级地震:没有一个导游落下了自己的团。其中,提到的导游就有为游客走了一段逆行的路24岁女导游李尹韩、面临危险从容不迫救助游客的导游和司机曾彩容和杨志华,等等。其实,他(她)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救一个人,就救了一个世界”,生命如此宝贵,游客的安危即是起第一责任。
世界上的任何事,其实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都是人与人相关之事,这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只有危难时的守望相助,才能把人性彰显。导游们在地震后频繁回到危险地带寻找游客,这是对游客的尽职尽责,更是大爱之举,这导游为中华民族的道德灯塔,点燃了一只又一只火烛,闪烁着灿烂的人性光辉,也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力量、希望,使人们更有信心面对挑战、面对未来。
生活是一片花海,其中任何一朵花,都能散发出阵阵清香。徜徉在这片花海中,无法抵档的芬芳沁入心脾,那是人性中最纯美、最感人的人性光辉。而九寨沟地震中的那些尽职的导游,就是那“阵阵清香”。寻找游客、珍视生命,是人性中最纯净的价值,这不禁让人心中流动着一股“善”的暖流。它是成人之本,与“人性光辉”相随,便人不会迷路,既点亮了自己,也燃亮了身边的人,更照亮了周围的一片天。
然而,正像导游平静的回答:“谈不上伟大,只是无法忍受那一双双绝望的眼睛。”那一次次折返,数度穿行险地,将伤员和被困群众,“沾上鲜血和灰尘的双手来不及清洗,原本的衣服被磨得看不出颜色,整个人浑身就像是在灰堆堆里打了滚一样,然而,在那个黑夜,他们是近百游客心中安稳的存在。”而“活着真好”,正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九寨沟地震中导游们的事迹充分说明,人性的光芒之重要,它让人保持了生命的尊严,使在外游客体味到了人间真情。“无法忍受绝望的眼睛”闪烁着人性光辉,里面充满了不屈不挠、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那也是一种精神,传递着不畏艰险、勇于进取、以人为本的理念。那么,就让“生命至上”的人性之光永远绽放吧。

《战狼2》彰显了中国艺术的工匠精神

这个夏天最火爆电影,莫过于《战狼2》了。目前,它已问鼎华语电影票房,并极有可能跻身全球电影最卖座前100名之列。它以扣人心弦的剧情设计,紧张刺激的格杀搏斗,恢弘震撼的战争场面,点燃了观众的观影热情,影片结尾的一句“我们是中国人”更是让亿万观众心生自豪。有媒体盛赞,《战狼2》让世界看懂中国的电影,读懂中国电影人的情怀。《战狼2》的成功彰显出了中国艺术的“工匠精神”。
摒弃浮躁,筑牢“工匠”无悔情怀。当前社会,浮躁风气是我们无可回避的。有的商人期盼一夜暴富,有的学者希望一步到位,有的艺人梦想一夜成名,有的官员幻想一步登天。“网红”、“小鲜肉”、“快餐式电影”充斥着当今人的生活。心浮气躁就会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被“乱花遮眼”,变得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演员吴京本身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功夫影星,随便拍拍电影、接一些公告也会名利双收。但是源于他对电影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驱使他那么“拼命”,没有人投资就“卖掉自己的房子”来当制片人,没有“大牌”演员就努力让自己变成招牌……。古语讲:“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世界美好的事物何止三千,但只有摒弃浮躁,无怨无悔地追随内心真正的热爱,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就是“工匠”情怀。
精益求精,锻造“工匠”精湛技艺。《韩非子·定法》说:“夫匠者,手巧也……” 可见,技艺精湛是工匠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对工艺品质的要求近乎苛刻,以严谨的态度,规范的完成每一个细节,小到一个笔芯钢球,大到一个飞机,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组装,都容不得半点差池。精雕细琢方成器,千锤百炼终成金。在电影《战狼2》的开始有一段精彩绝伦的水下武打戏,约2分钟左右的片段,剧组每天泡在水里10多小时拍了半个月,吴京更是亲自上阵连续跳水26次,直到体力不支险些休克,为的就是一镜到底,力求画面完美。
不惧困难,打造“工匠”执着之心。“半个剧组的人都被毒蜘蛛咬了;驯兽师被狮子咬伤;剧组的司机被抢劫了”,这是吴京在企鹅问答讲述的《战狼2》幕后艰难的拍摄。此外,还遭遇了大牌“小鲜肉”的漫天要价和制片人的临时撤资。《战狼2》的拍摄可谓历经苦难,现象环生,正是吴京及幕后团队对电影的“拼命”的态度和执着付出,才造就了这部电影如此亮眼的票房成绩。“匠心”精神,需要执着的坚守,不为外界的风雨所饶,不为征途的挑战退缩,心无旁骛,为自己坚守的事业甘愿倾其一生,将所从事的事业作为一块需经岁月和技术打磨的璞玉,以执着破执着,精雕细琢,直至成器为止。
当前,“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正在掀起,呼唤“工匠精神”已成为时代共识。吴京用“工匠精神”造就了《战狼2》的辉煌,实现了自己电影梦。我们当以此为榜样,发扬“工匠精神”,共筑中国梦。

双手仅能移动5厘米画画捐赠的温度

39岁的江玉婷,13岁时被诊断患“肌营养不良症”。自幼喜欢画画的她后来重拾画笔。双臂最多仅能移动5厘米,别人几天可完成的画她需要几个月,但她坚持了下来,至今共创作仕女画、山水画等近200幅。她将作品拍卖酬得37.6万元,全部捐赠给了慈善部门。
对画画的热爱是江玉婷坚定生活下去的目标。年少时所患的病症,使得汪玉婷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暗淡无光,她也曾度过一段消沉的日子。但是她面对病魔并没有束手就擒缴枪投降,而是以绘画为梦想支撑生活的信念。因此她把全部精力用在绘画上。由于身体的原因,别人一周或十天可完成的绘画,她却要三四个月,她的双臂能够移动的最大幅度只有5厘米。这需要多么坚毅的信念以及顽强的性格才能坚持下去!她持之以恒、不言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数十年如一日的沉淀终究不负有心人,汪玉婷的绘画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先后在中外获奖和参展,引起了较大反响。至今,她共创作仕女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近200幅。经过新闻报道,她的事迹也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好评。微博网友@艺术细菌杨叫瘦评论,“人长得漂亮,画画还那么6”;网友@Y玩的就是心跳评论,“画的真好看,希望姑娘身体逐渐康复”;网友@我吃了啊哈儿评论,“身残志坚!加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汪玉婷用她的画诠释了什么是坚毅与勇气,什么是对生活的不妥协!
一幅幅生动诱人的绘画下,还有她那颗善良慷慨的内心。汪玉婷把自己的作品公开拍卖,筹得37.6万元全部捐赠给慈善部门。正如病魔赋予她的疼痛不能把她打到,身体的残疾也不妨碍她施予自己的爱心。她是善良、坚毅、勇敢的化身!

《二十二》的灵魂洗礼,是刚需也是责任

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也是80后导演郭柯执导的国内首部获得公映许可证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正式在全国公映的日子。紧跟着的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
《二十二》这部“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的“出生”让人既欣慰,又忧伤。欣慰的是将会有更多人关注这些“慰安妇”幸存者,记住她们,帮助她们,这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忧伤的是该片用平静的影像揭开了我们那块历史的伤疤,影片越是平淡,那份刺骨的触动越是强烈,而我们只能在历史苦难面前,徘徊、思索。
虽说该片只有1%的排片,但并不妨碍大众的关注和支持。演员张歆艺在低调资助100万后,又发动圈内好友帮忙宣传,冯小刚也在微博呼吁大家关注此片。在7月点映时,该片也获32099位热心民众众筹。可见,有温度并直击人心的电影题材能够被公众重视,其自身也应该坚守。
电影简介里说:“在最后这个时刻,我们,可否停下匆忙,给她们一次最深情的凝视。”现实中,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里,很多人都表达了想看《二十二》的诉求,也有很多人在抒发内心的触动与共鸣;在电影院里,不仅看电影的过程平静如水,在电影结束后,仍有很多观众或静静坐着,或驻足,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思考着什么,其中不乏青年人。这些都是现实版的深情凝视,也是现实给予《二十二》最佳回应与答案。
中国大陆慰安妇幸存者正在随着时光逝去,但我们还在。她们没有等到日本人的道歉与赔偿,但我们可以继续等,继续为前人的苦难去奋力“抗争”。因此,我们看过电影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应该去继续帮助这些“慰安妇”受害者,为生者提供实际物质方面和精神层面的帮助,为逝者也要讨个说法,以告慰她们的在天之灵。这便是我们后代人的使命,也是对灵魂洗礼的一种延续。
最近还有一个新闻,广西宾阳黎塘镇两个男子身穿日本军装在宾阳高铁站作秀,被几百群众围堵。这两男子只因“想当网红”,于是穿日本军装高铁站作秀,其中一人是聋哑人。前段时间,也有4男子穿日军军服在上海著名抗日遗址拍照,引起舆论暴怒。
在全民“勿忘历史,警钟长鸣”的精神思潮下,还有人“无所谓”,随意穿日本军装作秀与拍照,把“娱乐化”都搞到了历史头上,可谓无脑、奇葩。这种无脑作秀,暴露了他们对历史和先辈的亵渎和对底线的践踏,也是对我们当代人和后人的挑衅。对于这些人的处罚,除了拘留外,也应该让他们看看《二十二》和《南京!南京!》这类电影,让他们的丑恶灵魂好好洗礼下。
不过,这些奇葩个例的出现,也说明了现在对那段沉痛历史的宣传教育还不够,不透彻,类似《二十二》的灵魂洗礼还是太少。也要认识到,这样的灵魂洗礼是社会的“刚需”,不仅是客观需求,主观上的需求也很强烈,这从《二十二》在社会层面掀起的波澜和引发的公众共鸣就能看出。那补上这一“刚需”,便是责任。
“铭记历史,警醒后人”绝不是一句空话,而应镌刻在每一位国人心里,成为永不消逝的印记。鲁迅先生当年在旧时代的纪念是“为了忘却”,而我们在新时代的纪念就应是“不敢忘却”,并要将其作为诚挚追求。

学习高中语文,扫描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